2017年,做个快乐疗愈系父母
“Happiness is an option.”
◆ ◆ ◆
文丨戴志扬,台湾奶爸
全文约24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日前,一位老同学兼同事很认真地对我说:“你为什么每天都看起来那么快乐?”
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好苦笑着开个玩笑,“不然你要我每天哭哦?”然后给了一个其实很多人也经常挂在嘴边的答案,“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当然要选择快乐,别人看了高兴,自己心情也舒畅,你看我每天疯疯癫癫,你自己是不是觉得很好笑,这一刻不就很快乐?”
我回答得随意,但这位同学可是非常认真,“你知道吗?有个人说的和你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人是谁呢?是不丹的卫生部长。
“家庭生活”已连续多年
成为孩子不快乐的主因
原来,日前他去印度一个国际会议做采访,有幸遇到蝉联全球最快乐国家——不丹的卫生部长,同学好奇地缠着部长问:“身为世界上最快乐国家的卫生部长,你能告诉我,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吗?”
部长给他的答案,和前面我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Happiness is an option.(快乐是一种选择)。”我选择快乐地工作、生活,选择快乐的心情陪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以快乐作为基础去思考,既然是自己所选,愉悦自然不在话下。
台湾的儿童福利联盟每年都会公布儿童快乐指数调查报告,让我惊讶的是,决定孩子快乐得分的指数中,“家庭生活”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孩子最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父母或许会辩驳,“我常常带他们出国玩,我常常买他们想要的玩具,我常常带他们参加营队,孩子们明明玩得很快乐。”其实,短暂的物质快乐很容易让孩子满足,父母也很容易做到,但孩子真正想获得的,是一个每天微笑陪伴、微笑倾听、微笑共读、微笑让他们乐于当“自己”的父母,我们做到了吗?
前提是,父母先让自己快乐起来
传统观念与教育模式使然,很多父母恐惧孩子的未来,不管是升学或就业、甚至结婚生子,都想用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式”强力下指导棋,如果孩子稍有反抗或不耐,最后一句话铁定是“以后你后悔就来不及了”。但父母不尝试放松快乐,孩子怎么快乐得起来?
我常能看到一些父母,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会出现千百个动怒或责骂的理由,弄得孩子不开心,自己也闷,这时候,我会提醒他们,赶快找出一张孩子小时候笑得最开心的照片看一看,回想那时孩子的笑脸与笑声,保证心情立马大开,甚至恨不得马上去抱抱孩子!
这招屡试不爽。
有一天,几位朋友找我出来喝咖啡,他们才坐定,马上就一言一语,好气又好笑地挤兑我,“你太过分了!上礼拜老师出作文题‘我的未来’,我们家几个小鬼头,全部都写将来要变成你的孩子!无语!”
听了我也傻眼,后来我自己分析,这大概是因为我常带着孩子四处闯荡,加上我从不疾言厉色,每次都是笑着和孩子共同学习、玩乐,这种轻松,或许正是孩子们企盼的。
之前,我的父亲还曾特别叮咛我,“尽量不要骂小孩,不要给他压力,好好讲他一定听。”我闻言笑开地说,“我过去这一年,才骂过孩子一次!要是以前的你,大概早就把我打到火星上去了。”那会儿孩子读四年级了,因为拒绝订正作业,态度又很差,才被我骂。
很多朋友都不相信,对孩子,做到不动手有可能,不动口?那孩子还不上天啊?其实这真不难,只是我更愿意选择“快乐”地处理,同一件事,闷着头生气也要完成,抱着快乐愉悦的心情去做也能完成,为何不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式?
这一切,完全取决于自己。
校门口的“快乐三姐妹”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路口做导护,那是一次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所有人似乎都没从长假中恢复,校门周边充斥着紧张气氛,人行道上叮咛、催促、怒责四起,家长一脸无奈,孩子一脸愁容,我想,如果事前就能和孩子一起愉快地做准备,早十分钟起床,替自己和孩子争取一点准备时间,是不是就可免去一场亲子间的“上学大战”?
但在这其中,有个家庭格外耀眼。那是我每次送孩子来上学,都会相遇的母女,我私下给他们封了一个“快乐三姐妹”的称号,这么多年来,每次看到母女三人上学,总是一路从容,蹦蹦跳跳地嬉戏,感情简直好到不行,有时几个人还会穿同一款风格服装、同一款太阳眼镜,甚是亮眼。
我想,他们一定天天都是带着好心情上学,即使大女儿已上另一个初中,母亲和小女儿依然像快乐的精灵,每天翩翩飞到校园,周遭的人一定也能受到这种快乐氛围的感染。
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感染我多久,我忽然接到短信,得赶去采访一名因和父母争吵,选择跳楼身亡的初一学生。现场看着冰冷的遗体与伤心欲绝的家属,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对这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感到不舍,也对父母失去爱子同感伤痛。
但我脑海里不断翻搅的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孩子得经历了什么,才会痛苦到想不开?为何社会经常发生类似事件?难道父母都没有警觉?和孩子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时至今日,不少家长还是将“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点”这句话作为对孩子教育的立论,即使心里不这样想,但最终还是这样做——多年来,我采访的类似事件数不胜数。
我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早已设定在“不要在终点线前阵亡”,否则,之前付出再多,也是枉然与悔恨,所以,我必须力求快乐,同时让下一代感受到快乐的魔力,永保对生命充满热情,唯有如此,孩子才有动力坚持到终点。
最让孩子快乐的
往往最不须付出金钱购买
有快乐的父母,一定会养出快乐的孩子,会让孩子快乐的事,也是最不需付出金钱买的,只要和自己的朋友、家人玩耍,或窝在父母身上撒娇聊天,分享自己天马行空想法,就是孩子最快乐的一件事。
父母的行为与态度,尤其是心态,很容易就将成功、物质欲望与金钱带来的附加价值,作为最终的快乐的来源。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孩子在尚未来得及享受这些成果前就有了偏差、自戕丧命;甚至是已经得到努力成果后,玩法乱纪。过去的努力与期盼,其实都是一场空。
想要孩子比我们更好,我们就要成为更好的父母,想要孩子更快乐,父母一定要比孩子更快乐,当父母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表达爱,学会真诚友善和孩子相处,我相信,就会拥有真正懂事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察言观色的“懂父母”的孩子。
戴志扬,是来自台湾的一位奶爸,也是一位资深记者,认为教育孩子应以“回归人性”为目标。我们已获其授权并对文章做了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