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念书到教书:我的美国苦逼生活在继续 | 少年商学院

从念书到教书:我的美国苦逼生活在继续

从念书到教书:我的美国苦逼生活在继续

       ​ ​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193篇分享文章,是我们的一篇约稿,作者Evan Wang是一位勤奋的80后。他于加州大学毕业,现在美国一家金融企业工作,同时在旧金山几家教育机构兼职做数学老师。

       ​ ​   一个好消息与大家分享:与我们志同道合的Evan将于2013年10月加盟YouthMBA少年商学院主创团队。相信通过一起努力,我们会为大家呈现更丰富、更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 ​   我是2007年底来的美国,08年开始读大学。2012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顺利毕业。掐指一算整整6年过去了。期间所有的经历都仿佛被压缩成一块坚硬的石头,扎扎实实地砌入了我人生长城的工程当中。

       ​ ​   若谈在美国读大学的感受,我用自由、独立、合作、勤奋、苦逼来做一个大体的概括。首先最深刻的一点是自由。这也是美国的立国思想。人际关系没有那么复杂,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以及和周围的朋友之间相处大都非常愉快、轻松。在学校上课更是自由。你可以坐着听(包括坐在地上),站着听——只要不影响他人即可。在学术交流方面,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讨论,也可公开挑战教授的权威。我还记得一节社会学的课上,有一个同学,几年前从伊拉克退伍回来,每次上课对教授的每一个观点都进行挑战,以至于后来他不在课上时,同学们都不习惯,连教授自己也不习惯。

       ​ ​   第二,独立。美国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事情和自主生活的能力。在中学和大学,独立的最直观的体现之一是考试。在学校参加过这么多的期中、期末考试,我几乎没有看过左右前面的人在打小抄,或者对卷子。而且这种情况还是发生在教授根本不走动,没有监考老师巡逻的情况下;生活方面,我认识的朋友中,多数都是自己做饭。很多在国内来之前都没有怎么下过厨房。大家也喜欢小聚的时候在家里做菜。
       ​ ​   第三,合作。大学经常要做Group Project——团队合作项目。印象很深的一次是上American Culture 关于穆斯林的研究。同组的一个同学是阿富汗人的穆斯林教徒。她带我们组一起去参观穆斯林的教堂还有穆斯林教徒活动之后。大家才完成了这项课程要求的任务。与之类似,很多专业课也是几个人一组去完成一个Project。教授也会有一个组内投票来衡量每一个组员对组内的贡献。

       ​ ​   勤奋、苦逼我就一起说了。我在伯村上学的的日子基本可以用这两个词来形容。经常看到朋友发状态说“才开学两周就已经累的跟狗似的”。学校的竞争压力很大,每个学生都是很有野心要拿A或A+,但是名额有限。同理D or F也是有百分比的。所以绝大多数同学是很勤奋、很刻苦。经常是一个功课的作业还没写完下一科功课作业又要交了。

       ​ ​   当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情,已经没有老师在后面督促读书,这种来自自我的压力推着你停不下来地往前走。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是在下课后自觉去图书馆苦逼地继续努力。期末考试之前就更不用说了,一本一本的书要看、要考。24小时的图书馆轮轴转。经常是晚上通宵、早上考试、下午睡觉。可是,这种勤奋+苦逼的作法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成为我基因的一部分了。可能一辈子都停不下来

       ​ ​   我自己现在也在美国高中当数学老师。从我在美国念书,到去教书,角色变了,感悟更深。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有一点与中国非常不同:在美国,老师绝对是用来为学生服务的。也就是说老师这个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如果老师“服务”不到位,我有权利不让你为我服务,我有权利选择其他老师。在这种服务优先的思想下,老师会主动提高他的教课水平,并时刻关心学生状态。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所以,我现在站在了讲台上,但苦逼在继续。

       ​ ​   在中国,你不喜欢老师一般只有两种结果。第一,忍着。第二,转学。老师是不会根据你喜不喜欢而改变的,就算全班同学都不喜欢,老师依然可以教课,因为学生是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你只有受教育的权利。
       ​ ​   简单地说了说我对在美国这几年读书与生活的感想。内容也许浅显,但却是我个人的内心声音。我分享的学习上的感悟也仅限于我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解。其他大学的同学,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