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中国孩子丢奥数冠军”不再是新闻的那天 | 少年商学院

期盼“中国孩子丢奥数冠军”不再是新闻的那天

期盼“中国孩子丢奥数冠军”不再是新闻的那天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第809次分享,作者是就读于美国十大高中之圣保罗学校的“高Tiger”(微信公号:少年Tiger漂流记),我们已和他留言联系授权。

少年商学院说

国际奥数竞赛,美国队击败中国队夺冠,一时全国舆论哗然,因为按照“常理”,摘得桂冠的通常是中国队。但本文作者,一个留美高中生,却回忆自己在中国学奥数、后作为美国高中生参加奥赛的经历,细数中美奥数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呼吁国内教育者放下“奥数冠军”情结。少年商学院想说,等到哪天所谓“输了”奥数竞赛不再是新闻,中国孩子就有救了。

这两天,一则“噩耗”从泰国清迈传来——美国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击败老牌冠军中国,时隔21年再度夺冠。这着实让很多中国人意想不到。

期盼“中国孩子丢奥数冠军”不再是新闻的那天

(美国奥赛代表队在夺冠后合影)

奥数向来是中国人手中最自豪的一张王牌,而今这“手到擒来”的荣誉却被美国人抢走,于是很多中国人开始难受了,如“美国举国欢庆”、“奥巴马总统破例在白宫接见奥赛代表团,发现参赛者都是华裔”等等谣传就出现了……

期盼“中国孩子丢奥数冠军”不再是新闻的那天

(网络谣传“奥巴马接见美奥赛代表队”图片,其实这是5年前的老照片,当时奥巴马正接见一个初中的数学竞赛代表队。)

美国学生参赛,只觉得自己是进城吃顿好的

说起奥赛,我在美国也参加过。去年冬天,我和另外9名孩子代表SPS(少年商学院编辑注:SPS即本文作者目前就读的圣保罗学校,系美国十大高中之一,每年在中国只录取1-4人),去哈佛参加了“哈佛—MIT数学竞赛”。比赛前,我以为老师会对我们进行什么强化培训,没想到,只组织了一次集体做题就算是备战了。

比赛当天,我们天不亮就起床,昏昏沉沉地赶到了哈佛。我们到了比赛地点,却不知该去哪里报到,而竟然没有人为此着急。大家在大厅里懒散地闲逛,边听音乐边说笑。突然,我发现了亲切熟悉的面孔——一大群中国孩子,估计有二十多人。学长说,这是来自北京“顺天府学”的孩子们,这个机构已经连续好几年派孩子来参赛了。

当时我就懵了——我们几个来波士顿,除了参赛,还主要是为了进城吃顿好的,而中国学生却专程组团不远万里飞来参赛!我对他们的坚毅与努力油然而生敬佩,同时也意识到,我们SPS又要被虐了。

第一场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公布答案。每念出一个答案,坐在大厅中央的中国孩子们就会大喊“Yes!”;十道题,我听见了十个“Yes”,最后还夹着一句中文:“全对啦!”只见坐在他们附近的美国孩子们面面相觑,对这个不知道是什么来头的队伍深深疑惑——他们是怎么全对的?

期盼“中国孩子丢奥数冠军”不再是新闻的那天

(上周难倒中国队的就是这道几何题,被网友戏称长得像英语题,除了字母和一堆乱线团什么都看不到。光是读完所有条件,10分钟就过去了。)

国内的奥数训练,曾给我留下阴影

我从这些“顺天府学”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时候还在国内,为了小升初,我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奥数,五年级进入白热化状态:每周六上午去八中的“坑班”,下午去实验中学的“坑班”,到了晚上还要赶到四中的“坑班”。

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心理阴影”的,便是实验中学的“老教协”奥数班。在那里,我考过前五十,也考过六百名开外,成绩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一家人的情绪也难免因此起起伏伏。老教协的题又刁又难,即使我得过几个数学竞赛奖,但在那里仍是摸不到门道。

可到了美国,我却发现,这里的孩子对待数学的态度非常平和。他们把数学视为一门与其他学科无异的课程,并不觉得“得数学者得天下”,也不觉得数学会帮助、亦或阻挡他们人生前进的道路。我一个从纽约来的好朋友,他数学考试基本都是70多分,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学校的发展。去年,他的文学课是年级第一,也是我们年级第一个选入合唱团的,更是非常有才的演员…他做着他喜欢的事情,没有人因为他数学不好而认定他智商低、学习差、未来暗淡。

而美国的数学人才也不是因为应对升学才努力学习数学。我宿舍里的一个哥们儿,不仅在学线性几何,还同时学三门AP级的生物课;他的双胞胎弟弟更厉害,初二时不仅学完了AP微积分、电脑科学,而且还都拿的5分。更让我受到震惊的是,和一些中国数学天才没有任何爱好的形象不同,他们每天打壁球、玩游戏、交女朋友…什么都没落下。那个哥哥告诉我,他数学和生物这么好并不是因为父母逼他学,而是他非常喜欢,而且长大后很想当医生。

对比中美关于数学的看法,有一点是相同的:数学很重要,数学好会非常受人尊敬;但也有一点是非常不同的:美国人并不依照数学的好坏去判断孩子,更不会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

期盼“中国孩子丢奥数冠军”不再是新闻的那天

别让奥数超出孩子的心智范围

回到奥数本身,本来学奥数不是什么问题,但当奥数成为了上好学校的敲门砖、当大家为了这块砖拼死拼活时,它就会成为问题。

我们去哈佛比赛时,我们想的是尽力而为、能行就行,不行就吃点烤肉回家。但我猜想“顺天府学”孩子们的心情则是完全不同的。估计老师会和他们说,他们不仅代表学校的荣誉,还代表中国人的荣誉……只有考好了才有可能上哈佛这样的好大学,只有上了好大学才算成才,只有成才了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孩子们从小到大在这种思想下耳濡目染;可想而知,奥数已被赋予了太多社会内涵,而这些孩子所承受的也太多了。

在SPS,每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课。有的孩子想多学点,那就上Honors(高等)课程;有的孩子要学简单点,那就去Regular(常规)课程。在量力而行的过程中,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走、慢慢积累、逐渐成长。在中国则不一样,小学奥数就涵盖了初中知识,初一试卷的附加题就有高中题目,不是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走,而是跳着往前赶,也因此大大超出了大多数孩子心智所能承受的范围。

为这块金牌如此紧张并不值得

这次中国队没有拿到奥赛金牌,其实并不代表什么,相反,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奥数冠军”情结的存在和不良影响,但因为国人对这块金牌所寄予的含义太多了,所以估计有关部门又会紧张起来,想着要为祖国荣誉而重振奥数。虽然北京已经严令禁止中学根据奥数录取学生,也禁止开办奥数班,但我猜测,奥数班会不会因此又重打鼓另开张呢?就像前一阵教育部门提出要减少古文在课程中的含量,语文课本纷纷改版。没想到过了几天,习大大去曲阜时说,古文不能丢,于是有关部门又开始印新课本、加古文。

我们对奥数、对古文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对给予后代什么样的教育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不能总是因为一件事儿、一句话,就改变一整代学生的命运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