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当小发明家更幸运的,是有一位蔡玉宁式的良师益友 | 少年商学院

比当小发明家更幸运的,是有一位蔡玉宁式的良师益友

比当小发明家更幸运的,是有一位蔡玉宁式的良师益友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分享文章。

ISEF1

参加完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最想写的是蔡玉宁。

 一位任中学物理老师的         一位任中学物理老师的老头会有什么故事呢?那时ISEF的展厅到处是意气风发的孩子们,穿着T恤和热裤的孩子显得生机勃勃,穿着西装和黑裙的孩子也显得英气逼人。细聊起来,好多孩子背景不凡,甚至父母本身就是科学家。

         蔡玉宁完全淹没在其中。但索性他带队孩子们的项目颇为吸引人,展台上放着他们做的大大的风力发电机。这种像是Maker Faire上才会出现的东西吸引来了很多人。当我在对面采访三个香港女生的时候,那几个女生就指着对面说,喏,他们做的东西很大,总是特别吸引人。

         展台前不再熙熙攘攘时,我过去看他们展台上的庞然大物。展台前穿着西装的男孩转过来,看起来颇有点大人样。但他说话时略微紧张的小动作立刻出卖了他。我问,说英文呢还是说国语。他讪讪说,英文和国语都行啊。

         事实证明英文和国语不行。之前也和其它香港的参赛学生聊过后,因此对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已有很高预期。但这个孩子显然不是,他的英文中有着重重的粤语口音,让我纳闷。

         “我的国语和英文好一点点啦,我可以帮他翻译。”这个时候,蔡玉宁就从旁边钻了出来,也一副讪讪的样子,脸上的笑容将皱纹都堆了起来。

         “你的国语也不好啦。”那个男孩说,没大没小的。

         其实我也不是真的要明白那些原理。之前对那些高中生的采访已经让我看起来像是个文盲。我懵懵懂懂听完那些原理后,问,“准备上哪个大学呢?”

         “分数还没出来,可能就香港科技大学之类的吧。”那个男孩子说。

         我纳闷,因为但凡是参加了这些比赛的孩子大多都家境优渥,都是想要到国外读书的。

         “他们都是平凡家庭啦,上不起国外的大学的。”蔡玉宁说。

         聊得多了,才知道这个团队和别的参赛的选手多么不一样。

         别的参赛的学生,特别是亚洲的学生,大多来自名校。但裘锦秋中学却是个差学校。如果上Google搜索,会看到香港人评论说这个学校是排名在“band 2”尾或者“band 3”头的学校,“校風都唔係咁好”。

         蔡玉宁和这几个孩子也说这个学校是个靠近农村的学校,普普通通。

         香港优秀的学校会有实验室或者提供设计制作的workshop,裘锦秋中学是没有的。学校还生怕在这个校风实在不怎么样的地方提供动手的课程会出事,所以有各种条条框框。

         “我问那些看上去看兴趣的孩子,愿不愿意去我家做实验,他们愿意,就来我家了。”蔡玉宁说,“我家就没那么多规矩啦。”

         我不太想象得出蔡玉宁的家是什么样,不过应该堆满了各种需要的机械。他特别得意他们制作的项目是那种庞大而硬实的装置,需要他们车出风力发电机的金属页。

         “我们做的东西不是小打小闹啦,”蔡玉宁说,“你看她们做得那么小,我们做的那么大。”他说完,还示意了一下对面展台上做的关于安全螺丝的项目,那个项目虽然是三个女生做的,却也要用到车床。

         装置虽大,但却没超出高中生所学到的知识。而在整个赛场,那些在成人的指导下所用的超出高中生知识的项目太多了。这几个孩子所用到的原理只是在普通物理课堂上能学到的。这些孩子们解释自己如何使用麦斯威尔感应原理,解释如何通过设计电路让风力发动的电点亮LED灯。

         到暑假这些孩子会住在蔡玉宁家里。想来孩子们和他没大没小的态度就是这样来的。听起来每届孩子都和他这么没大没小,展台上的这些孩子是他带到ISEF上的第四届学生。

         但他当物理老师不过4年。

         “那你之前做什么?”我问。

         “做火箭。”他说。语惊四座的效果。

         他应该是那种生来就聪明的人。一路读书上来,到荷兰读了硕士博士,之后研发航天材料,在欧洲呆了十几年后,又到美国休斯敦的NASA接着研究火箭材料。

         4年前,他退休回到香港,也没再做什么工作。裘锦秋中学的一位同事说,你为什么不回来做物理老师呢。

         “我就是从这所学校出来的。我当时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怎么样,但是一位老师一直鼓励我,说我应该坚持读书。然后我后半生就完全改变了。”蔡玉宁说。

         他现在开始做他的老师曾做过的事情,鼓励学生,带着他们动手做各种实验。

         他和其他物理老师不一样,别的老师照本宣科,但是他却知道那些枯燥的原理后面能做出什么好玩的东西来。“我自己也喜欢做这些东西。”他说,脸上有老顽童的神情。

比当小发明家更幸运的,是有一位蔡玉宁式的良师益友

         我不敢肯定蔡玉宁多大程度上改变了那些孩子。因为这些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但有一点能肯定,就是他们之前从来没想过能来美国。

         ISEF有规定,每个项目只能有三个成员参赛。但他们的风力发电机却是四个孩子一起做的。蔡玉宁自己出钱给孩子买了机票订了酒店。“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能来那就太可惜了”他说。

         蔡玉宁应该还帮他们置办了西装,因为这些孩子的西装看起来都一样,把他们从毛头小子的模样打扮得颇有模有样。

         “我们特别感激我们的老师。”男孩子们说。他们看起来也不太好意思能说出更多感激但肉麻的话。

         不过我知道那些孩子说的是真的。因为我自己也被老师改变过,他们都为人亲切,不教条。他们对孩子的存在,犹如是将另外世界展开在孩子面前,教会他们去热爱,进而努力。

         ISEF主办方的好几个人都在采访中说,对于孩子而言,mentor很重要。但说一万遍,也不及蔡玉宁的这个故事。

         愿所有孩子都能遇到自己的mentor。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