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重返10岁,你我身在何处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400次分享。作者为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前南方周末记者张华(东方愚),他著有《中国富豪这十年》(与胡润合著)《他们比你更焦虑》《荷尔蒙经济学》等书。
在我21岁生日的时候,我写下一封信,《给30岁的自己》。那个时候我还在读研究生,虽然学的是国际贸易,但也算是个文青。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后,装进信封,封存起来。
之后的9年,我换了两所城市,搬了N次家。我刚到晚婚年龄就早婚,几年后又做了父亲。每次搬家或家里大扫除,我都惦记着那封信,怕给弄丢了。终于在30岁生日那天凌晨零点,我很兴奋、颇有仪式感地把信打开,读给自己还有太太听。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已30岁了…你的激情依旧吗…你现在扪心自问一下:还葆有当年读大学时那股闯劲吗……”这是开头两段话中的句子。这令我很意外。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楚信里的具体内容了,能记住的就是一些“硬指标”,譬如有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还有房子和车子等。谁人能免俗。
把信读完后,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庆幸那些个硬指标我都实现了,但更庆幸的是过往的十年中,基本还能够像当初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并从不乏活力。好奇心是让我们精神世界丰盈的源动力,而活力则是避免生活单调的不二良药。
但信中有些话我也不待见。那就是好几处写到自己出身贫寒,意思大抵是要不忘初心、且行且珍惜。这些话乍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能是值得推敲的——虽然未必过去有哪些经历给自己造成过创伤,但老用苦难来自我鞭策,说明阴影犹存。
陈凯歌拍过一部名叫《和你在一起》的电影,里面的小主角“刘小春”跟着王志文扮演的音乐老师学琴,有时奋发图强,有时则心不在焉。王志文对他说:“不要想起你妈的时候就拉(琴),拉不起来的时候就不拉。”一个背景是,“刘小春”小时候被父母遗弃的时候,身边放了一把琴。
当然,和“刘小春”比起来,我们幸福幸运太多了。不过仔细想一下,年少的时候,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类谚语尽管很励志,却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它的问题在于,让你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是什么样的出身,我应当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这无异于给自己戴上了一具无形的枷锁。
事实上,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勇敢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就够了。励志帝乔布斯常说“听从内心的声音”,刘德华大叔则唱道“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我后来创办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转行做起教育后,愈发感受到中国孩子受到的束缚太多了。大人们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说“ 要对得起XXX”,或拿古代的一句名言来鞭策孩子。之所以说“不经意”,是因为这些父母看起来视野开阔、并不刻板,并非想象中紧张兮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此这般。
问题出在哪里?很简单,大人们所谓的“谆谆教导”往往首先出自成人的话语体系,而非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好比把半辈子的经验教训酿成醋,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孩子的碗里倒。如果孩子碗里碰巧盛的是面,还勉强能吃几口,如果盛的是米饭或其它呢?当然有人会说陈醋拌饭也挺好吃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大人很多时候搞不定小孩,一来是因为太想搞定,二来则因为活得太明白。雅努什•科扎克是出生于19世纪的波兰籍犹太教育家,他说:“我以前是大人的时候,对什么东西越是感兴趣,谈论得就越好。但这跟小孩是不一样的。如果他们对什么东西特别感兴趣,那恰恰就是他们难以描述这个东西的原因。”
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大人和小孩的交谈为何总是两个维度甚至困难重重——一个孩子能够清晰地说出Ta内心深处的想法时,Ta就再也不是孩子了;同样,我们也就立刻失去了与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的准确联系。
你可能注意到科扎克的用词——“以前是大人的时候”。以前是大人,现在是什么呢?是小孩!没错,他主张大人们玩“穿越”——重返10岁,他因此写出一部同名著作,读起来让人感觉是一个小孩子在回忆成年人的事情。
“当我是大人时,看到下雪我就能预料到地上会有烂泥,并老是担心煤够不够过冬。而欢乐呢,虽然有,但不知怎么总是撒满了煤灰和烟尘。而现在呢,我只是感觉到洁白、透明和耀眼的欢乐。为什么?根本不为什么:就是因为下雪了……我体内有成千上万的小火星儿在闪烁,就好像有人在我的心里和地上撒满了钻石碎屑一样。”
读到上面这段话的时候,我深受触动。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却总在不经意间拔苗助长;我们总是一边缅怀自己的童年长廊,一边又在说教中悄然破坏着孩子当下的欢乐时光。
六一儿童节很快就要到了。在我看来,最应当过这个节的应当是大人,而不是孩子。孩子们只要快乐,每天都是儿童节。而我们,有过真正的“重返童年”的时刻吗?
回到文初的那封信。当时太太对我说,“你要不要再来一封‘给自己40岁的一封信’”,我说,“算了吧,如果要写,也要以一位十岁孩子的口吻写。”我知道不管怎样写、写什么,到时又会自潮。但我觉得如果自己40岁时还能“重返十岁”,是一件很有理想的事情。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不会“输”,因为那个时候我儿子正好十岁多一点。我若回不去,他可以做我当下的启蒙老师。说到底,我们不管写信给十年后还是十年前的自己,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当下活得真实,没有枷锁,不再作茧自缚。
2条回应:“如若重返10岁,你我身在何处”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这是我们的官方博客,可搜索www.youthmba.com进入少年商学院官网或添加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