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 少年商学院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学院君说:“虎妈”蔡美儿最近又火了起来。原因是她的两个女儿都从哈佛毕业了。我们前不久也分享过她女儿的一封信《“我以110%的努力活过”,虎妈女儿哈佛毕业后写给妈妈的一封家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非常多的朋友都开始赞许虎妈。一部分是因为崇尚结果导向的我们对她两个女儿的艳羡?但今天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文丨张雯雯

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

1.女儿双双哈佛毕业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虎妈。她8年前因为一本书出名,8年后这本书再版,但人们对她的“感觉”,似乎真的变了。

8年前,作为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自传体家庭教育书籍《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由此引发了多年来关于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巨大争议。

在书中,蔡美儿自称“虎妈”,在大女儿索菲亚和小女儿露露的教育问题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严格惩罚式教育——不允许孩子选择是否要学乐器、不允许她们参加玩伴聚会、不允许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不能低于“A”、不允许某一天没有练琴等等。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因此受到外界的普遍质疑和反对,然而8年后虎妈的两个女儿并没有如预言那样失败,不仅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学霸(在学业和音乐上都有所成),还相继发声感激着虎妈的教育方式。

大女儿索菲娅14 岁就登上了世界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并且在高中毕业后,顺利进入哈佛,还在耶鲁法学院读完了研究生,现已进入美国军队,成了一名二级少尉。她将在华盛顿巡回法院任职一年后继续为部队效力三年。

小女儿露露12岁时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长大后也于2018年以GPA3.9的成绩从哈佛荣誉毕业,决定在纽约实习工作一年后继续研究深造。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而这时,外界的评论又从褒贬不一变成了赞叹羡慕为主。还有说法认为,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像虎妈一样,那么用心栽培自己的子女,还怕什么子女长大不成才。

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太“结果导向”了。从女儿的成功(暂且这样说吧)就倒推说家教方式是成功的,忽略了一些外在因素——譬如美国教育和升学机制等。在我看来,我们今天有重新解构虎妈的必要性,但一定不能以终为始,东施效颦。

2.重新解构虎妈

前不久虎妈的女儿写了一封家书,感谢妈妈,大量家长在少年商学院微信公公号后台留言,摘录一些如下: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和因为虎妈两个女儿进入哈佛耶鲁,就盲目羡慕和110%认可她的不少人相比,少商的家长们无疑是高知的,他们大都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提到了“严厉在左,爱在右”等观点,两者缺一不可。

没错,我们需要重新解构虎妈,或者说,当年对她的不少评论太过以偏概全,标签化了(例如指责她“通过牺牲孩子快乐来换取未来事业成功”)。而她的柔软的一面,我们很少看见,或者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而我作为一名母亲,在书中看到了虎妈蔡美儿的反思和挣扎,也看到了她后来教育方式的改变,她并不是“极端管教”的代名词。

譬如女儿露露在拉小提琴这件事上的强烈反抗,终于让虎妈开始坐在家门前思考露露与小提琴的关系,在意识到自己对女儿造成的压抑之后,她终于同意放弃露露练习小提琴,可以去尝试一直喜欢想参与的网球运动。

后来,因为虎妈尊重了露露去打网球的决定,露露自身的力量才开始显露出来。虽然是12岁才开始接触网球,但是她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每一个球她都认真对待,从来不曾放弃,网球水平快速提升。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而在感受到女儿露露对网球真的热爱后,虎妈也开始调整自己的培育方法。比如。每次都驾车送女儿露露去网球赛场,在那里陪看她打球;在女儿开始刻苦练习网球的过程中,偷偷和教练联系发短信,提出相应的建议,再把短信删掉,不让女儿觉得会像毁了小提琴一样毁了她的网球。

3.不能因为女儿的成功

今天又忽略虎妈“魔鬼”的一面

现在,《虎妈战歌》再版了。封面上的slogan非常结果导向,大意是:当年因为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引发争议,现在女儿双双哈佛毕业长大成材。

我想说的是:8年前我们标签化虎妈,没有看到虎妈柔软的一面;今天我们不能再一次反向标签化虎妈,忽略她“魔鬼”的一面。

虎妈当年非常多过于严苛和极度控制型的作法,我是自始至终不认可的。。

比如,虎妈蔡美儿要求小女儿露露每天必须魔鬼练习小提琴6个小时,同时还要练钢琴!(试问一个成年人都做不到)。有一次,露露一周了都练不好一首钢琴曲,她就威胁女儿,要把她最心爱的玩具屋拆了,一块一块地捐给慈善机构。她还和女儿说,如果不练琴,就不能吃饭上厕所,不给她圣诞礼物和光明节礼物,之后都不准开生日派对!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可能蔡美儿认为,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艺,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适当给孩子压力,可以推动孩子向前走。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被威胁失去心爱的东西,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她失去安全感,我不能不担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发展。

我更想说,以及我们要警惕的是,在中国的国情下,如果现在就此完全认可虎妈,对非常非常多父母来说,这等于给自己对孩子的极端管教找到了借口,“不这样怎么才上清华北大,和哈佛耶鲁呢”(嗯,这些家长想多了)。

不可否认,孩子要成才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但试想,如果在孩子还是童年的时候,就时时刻刻要求孩子必须极致努力,还给予如此重压,究竟是激发其潜能还是留下心理阴影乃至压垮孩子,不得而知。

就像前几天引发热议的“一位父亲举着吊瓶,带着正在输液的女儿参观衡水中学”的新闻,也折射出这种过于望子成龙心态的畸形。

4.12岁前对孩子严厉一些

刚柔并济中培养孩子自律习惯

凡事不走极端。其实今天非常多家长朋友们理性看待虎妈,不标签化,还有一个原因是:时代变了,8年前讨论的家长和今天的家长,也不再是同一拨人了。

前不久看到少年商学院《学霸家族三代留学并“承包藤校”,她说自己终于学会了和儿子平等对话》一文,还蛮受触动的。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刚柔并济,而且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的土壤上,都能生根发芽,小苗成大树。

对我而言,我自始至终不认可虎妈的作法。但我的一个理解是,12岁即小学毕业前,确实要对孩子严厉一点。这里的严厉,主要是养成孩子自律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而非极端管教。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1、关于兴趣爱好:

我的“严厉”来自于,10岁前,我带他去体验各种体育运动与兴趣爱好,篮球足球网球高尔夫和机器人大提琴等,但都是体验。但10岁之后,我和他约法三章,你选定一项体育运动,和一项别的兴趣爱好,要至少坚持“一届世界杯”(4年)。

我们甚至还签订了“协议”。他后来在这方面的耐心和对失败与挫折的承受力,超过我的想象,我想一定不只是他在遵守约定吧,而是体育精神本身的魔力,一旦沉浸其中了,收获的不仅是体能或技能的提升。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2、关于阅读:

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我儿子在阅读方面有了非常强烈的偏好。而且阅读量超大。我能做的就是帮他买 书,或和他一起去找好书。但是在五六年级之前,我在他阅读方面,坚持了两件事。

一是我为他买了各式各样的书,科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样样都有,而且规定他每天睡前必须阅读30分钟。因为我觉得小学阶段,知识的广度很重要。二是我或者他爸爸要“陪读”,或者我们在他身边,他读他的,我读我的。

虽然我依然不喜欢虎妈,但我认为12岁前就该对孩子严厉一些

3、 关于作业:

我也会在孩子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三四年级之前,坐在旁边盯他的作业,但是我的意图之一,是不希望他边写边玩,尽量帮忙约束他集中精力写完作业(先后哪个后写哪个,我也会帮着去引导他思考),休息时间再好好玩。但五六年级开始,按照有升学压力,但我再也不用当“书童”了,这让我很欣慰。

教育家董仲蠡老师说:这世间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不是每个虎妈都能复制蔡美儿。其实,我们教养子女并没有简单的模式可循,也不应该单纯偷懒的学习某种不曾深入了解的教育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最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珍珠,我们应该耐心的孕育,因材施教,让她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