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 少年商学院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

文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学院君说: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暴露了各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的漏洞,引起了社会重度关注。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关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今年召开的两会,青少年健康成长话题备受关注,所以我们将跟大家讨论,这个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的成因以及对大家的一些建议。

关于校园霸凌的新闻,可谓是屡见不鲜,几乎每隔两三天,各大新闻都能出现相关事件的报道,比如说:

1月3日微博网友爆料,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一名初一女生刘某姿在上个月底,不到十天的时间内,遭到7名同学的多次殴打。家长赶到学校后才知道,在学校寄宿的孩子因为和寝室一女生发生矛盾,便被寝室7个女生合伙儿欺凌。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而就在上个月,河北沧州,任丘长丰中学14岁小曹被同学要求自扇耳光、向同学喊爸爸、被烟头烫伤,并被殴打致鼓膜穿孔。

…….

日趋严重的校园霸凌案件不仅存在于我们国家,其他国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严重到将其拍成了纪录片和电影作品。

日本有一个纪录片,叫《日本校园欺凌暴力事件》,讲了一个初三男孩被霸凌至死的真实案件。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在学校里,这个同学一直遭受同学的霸凌,被其他同学变着花样整,甚至把他骗到偏僻的地方羞辱他,他向其他人求救也被视而不见,渐渐地,这个男主人公开始抑郁,最终于2010年6月7日在自家的厕所里,自杀身亡。

是时候对校园霸凌动手了。我们也通过今天的这篇文章,总结了校园霸凌的成因到解决方案,非常值得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校园霸凌出现的根本原因

什么样的行为算是霸凌?同学间偶尔出现争执和打闹并不能算作“霸凌”,所以也要注意避免对某些比较顽皮的孩子贴标签,用有色眼光去定义一般的冲突事件。

霸凌反映的是人性的灰暗和邪恶,校园霸凌出现,根本原因是孩子不理解什么是“恶”。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在《孩子与恶》一书中,作者特别将“霸凌”独立出来讨论,他认为“孩子有关‘恶的体验’学习严重不足,无法从其他手足或同学间了解该有的限度,大人监视的目光须臾不离,很多孩子被当成所谓的好孩子来养育,被迁入固定的规格里。面对内心不断涌出的力量无法分辨,便失去分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这种事,停不下来。”

这些“恶”在团体生活里的展现,很可能就是开玩笑、恶作剧、口舌之争、吵架甚至是比较严重的冲突。这些“恶”当然有可能演变成霸凌事件,但在尚未演变成霸凌的过程里,正是孩子需要大人协助之处。

若我们只想一味“消除”霸凌而畏惧任何冲突,那么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与这世界拿捏距离的机会,最终导致霸凌地下化,或是转型为各类的隐性霸凌。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想确认事件是否已构成“霸凌”,并非依赖当事人的“感觉”或“主观”判断,若事件符合以下其一、两项指标,那么就应当朝霸凌事件方向处理:

权力是否平衡?观察重点在于两方是否为势均力敌的态势,也就是说双方能随时调换角色、你来我往,即使有一方吵输或打输,若权力没有相差太多,那么就不是霸凌。

是否蓄意伤害?不论是精神上或肉体上,一方受到伤害时另一方会觉得快乐。

有进一步的威胁?双方都知道有可能再度重复发生。

是否产生恐怖气氛?若重复行为不断发生且没被遏止,就会在受害者心中产生恐惧与压力,并可能因此受到威胁和控制。

 

欧美国家是如何处理霸凌事件的?

校园霸凌事件不只出现我国,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情况都比较严重。但是欧美国家对于校园霸凌的处理方法会比我们系统很多,荷兰每个学校都会有应对霸凌行为的方案。芬兰在这方面也做的比较好。

总结起来,欧美国家在处理霸凌事件时,会额外注意做好这几点:

1、遭受霸凌的孩子,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太久: 一旦遭受到霸凌,孩子和家长就应向校方报告,启动霸凌处理方案,对被欺负的孩子进行保护。

2、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找到问题的根源: 校方会给家长推荐儿童行为心理学家和处理霸凌问题的专家,帮助被霸凌的孩子走出创伤,同时对施暴者进行引导。

3、拒绝以暴制暴,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暴制暴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要终结霸凌,最好的方法从孩子自身和心理入手,有耐心的引导。

4、让孩子找到存在感,建立自信:学校会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家长支持孩子做喜欢的事情,让孩子在友谊和兴趣中找到存在感,同时会鼓励孩子直面霸凌,最后会引导孩子与施暴者成为朋友,彻底告别霸凌。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面对隐性霸凌,家长可以怎么做?

校园霸凌不仅有“身体伤害型”,还有“精神侮辱型”,前者的危害显而易见,也很容易被发现,但后者则是一种隐形的伤害,常常会被大家忽略。而且隐性霸凌是缓慢而强烈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

面对隐形霸凌,家长们可以怎么做?我们来分享一位家长罗怡君女士的做法:

当孩子如果孩子回家和我倾诉一些和同学相处不愉快的事情,我首先会仔细询问,收集更多的信息,再从孩子双方的角度去思考,最后才做出判断,避免其中存在误会。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其他孩子怎么想?

我又不知道那是他的东西,他都乱放啊又没贴名字。

他就是很胆小,东西不见就很急想哭,我们看到他那样子很好笑。

他在旁边一直盯着我们看很讨厌,我们就拿球丢他叫他走开。

欺负他很好玩啊,反正他又不会怎样,之后再跟他说对不起就好啦。

开玩笑嘛,碰一下也不行喔,我们男生常常这样推来推去的,他也没说不可以啊。

爸妈可以怎么做?

这些描述经常是老师询问时得到的答案,听起来四两拨千斤的说法,往往让人更加气恼却又不知从何处理。

到底“开玩笑”或“恶作剧”是否为霸凌,必须观察发生的频率次数,若只是偶尔发生,不必反应过度,隔两天孩子又和好如初。

但若三天两头频繁发生,加上角色无法对调,或是一方喊停却置之不理,那么就构成霸凌的条件。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想要中止霸凌,“回应方式”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家长可以协助孩子:

1、找出孩子能做哪些事面对霸凌情境,例如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演练各种情境与应对,培养“自信的语言还击”。

2 、和老师或学校反映霸凌情境,提供事实并确认处理态度。

3、运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和赞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并打入其他团体。“自信的语言还击”与“攻击式的反击”大不相同,前者不诉诸“以暴制暴”,而是用表情语气传达坚强的心理准备,后者则是直接“打回去”。

有些家长过去曾有类似经验,可能建议孩子锻炼体能、直接肢体反击,但反击未必是每个孩子都能做、想做的方式,有时不当的现场反击反而招致更大的危险与后果。

特别是个性原本较为谨慎、害怕冲突的孩子,若一直要求孩子反击而没有其他方式表达支持,那么很容易形成另一种“必须要这样”的压力,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因为做不到)的负面循环,而选择独自承受不愿再透露任何细节。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其他孩子怎么想?

她每次玩输就会生气,有时候还会哭,很烦耶,不想跟她玩。

我不想跟她一组啦,因为她动作慢又说不清楚她要干么,这样我们这组会输啦。

我不是故意要排挤她啊,只是每次分组的时候,都会想跟自己的好朋友一组啊,为什么一定要找她啊?

大家都不喜欢她啊,跟她在一起就不会有别的朋友啊,这样我觉得有点无聊也很丢脸,好像我跟她一样。

爸妈可以怎么做?

分组是各自自由选择的结果,除非有同学刻意煽动、试图控制其他人做出选择,否则尚未达到真正的“人际关系霸凌”。

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团体组成分子不同,或不同年龄层心理的变化,或多或少面临类似情境。父母不要反应过度,而是应该耐心陪伴引导,这样的过程也能让孩子学习更多团体的社交技巧。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1、请先当个耐心的倾听者:不急着反应或给建议,让孩子愿意将父母视为倾诉对象,减少每天的负面情绪。

2、引导孩子藉由观察检视现况:与孩子讨论几个项目,请孩子在校时观察其他人的互动方式和自己有何不同?他最想交朋友的是哪几位?他们通常跟谁在一起玩?为什么?

3、训练孩子解读“非语言的讯息”:当同学透过表情、沉默或眼神表达讨厌或为难,孩子是否有能力接收到这样的暗示?当他说话时,能不能意识到他人的感受?

4、协助孩子建立学校之外的人际关系:从邻居、亲戚、才艺班等开始“练习交朋友”,借此确认孩子的社交技巧,也避免交友重心过度放在学校而缺乏自信,不利于学校人际关系的改善。

这些方法都需要“时间”发酵,若父母强求老师安排或出手代替孩子交友,只会看见表象问题消失,并让孩子一味追求同学认同,日后可能容易遇上“如果你不这样,我们就不喜欢你”的矛盾情境。

唯有通过这些方法,逐渐建立孩子坚强的心理素质,才能面对真实人生并有能力发现问题、做出调整。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其他孩子怎么想?

我知道那样会让她不舒服,可是我那时候就很想故意这样做,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其实对她没什么特别感觉,只是大家都一起这样做,我以为只是开个玩笑应该还好。

谁叫她昨天跟我讨厌的人说话,我就是想故意气她。

爸妈可以怎么做?

比起以上两种有“明显后果”的情境,女孩们之间的小圈圈文化可说是最难拿捏处理的问题。小团体原本就自然存在,别人也有选择朋友的自由,然而一旦事情转变为藉由团体友谊想控制孩子行为、刻意散布不实谣言、或是制造威胁气氛时,这就构成隐性霸凌的要件。

即便确认是隐性霸凌,我们仍很难想像一个大人指控另一个孩子充满心机、善于操控别人,这容易让人听起来小题大作、跟孩子一般见识,想要双方对质,也会因为缺少证据而遭到否认,反而可能愈弄愈糟,因此多数父母显得更加无助,只能回头要自己孩子“想开点”。

这正是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们绝对不能向孩子说“是不是你做了什么?才会发生这种事?”或是任何合理化的忽视:“想开一点、交别的朋友就好了。”这类说法会让孩子开始责怪自己、认为一定是自己有问题,也会加深人际关系霸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该对校园霸凌动手了

首要之务仍是同理的倾听,即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不多做评断,接下来我们可以:

1、 协助孩子加入适当的新活动,建立自信与新生活圈。

2 、协助孩子拟定日常策略:如:下课没有人理可以怎么办?也许可以到图书馆打发时间,说不定可以结交新朋友。听到自己坏话时该如何应对?和孩子在家练习一、两句“台词”现场回应,不再因保持沉默让对方得寸进尺。

3 、观察孩子情绪反应,必要时转移学习团体。未成年前,孩子原本就重视同学,并开始学会解读同学暗示而表现适当行为。

过去类似现象也存在,只是我们可能用的是排挤、孤立等字眼,我们并不鼓励直接告知孩子“被霸凌”,避免孩子给自己贴标签,导致难以建立自信,未来就可能从“被霸凌者”转变为“报复性的霸凌者”。

面对霸凌的积极方法,绝对不是调查找犯人、替谁定罪,而是让每个孩子心裡能够有所寄托、个性能发挥发展,霸凌现象才能真正消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