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生没那么好“混”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分享的第175篇文章,作者是在美国大学工作、网名为“心路独舞”的华人妈妈;我们获得了她的授权。
经常听一些国人评论,美国中小学读书可以轻松过关,不用整天写作业,上学以玩为主,好应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儿子正在美国上十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一)的某海外网友曾在网上晒了他儿子英文课上的阅读书单:《奥赛罗》、《埃涅伊德》、《神曲》、《十日谈》、《君主论》、《麦克白》和《独立和解》等经典著作。这个课程的期末考试的一部分是一百多道的多项选择题,一个半小时完成;另一部分是写三篇文章,题目都很难,譬如:奥赛罗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剧?对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作者)来说他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麦克白》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为什么?很显然,这样的考试不仅要求学生熟读并理解原文,了解其中每个主要角色,还需要对每个人物的特点、甚至作者的观点理解吃透。要知道,这些书每一本都是厚厚的大部头,一学期能读下来已属不易,达到理解并融汇贯通的程度,更属难得。
而这个十年级的孩子每一学期有八门课,这样需要考试的有六门。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有综合性的大作业(project)、团队合作的项目、开放性的探索课题等。
(看看奥赛罗的书有多厚)
美国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他们阅读量之大、涉猎之广连我这藏书万本、阅读不辍的人都惊讶。下面是二年级下半学期时我女儿丫丫在加快阅读班里阅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和她使用的大百科全书字典,包括国人可能熟悉的 Wimpy Kid 日记系列、Dork日记系列、Harry Potter等流行小说等,而检阅阅读质量的方法是据此写出一篇作文,丫丫的选题竟然是《为什么美国孩子喜欢 Wimpy Kid ?》。
Wimpy Kid的日记是美国孩子中很流行的系列书籍,8岁的丫丫想做这么大的题目、谈一本书籍流行的文化现象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说实在的,我的担心你们绝对可以理解,因为写作最难的是角度,最忌讳的是题目过大,但我决定静观其变,只有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再来表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大出我的意料,丫丫熟读了每一本日记系列之后,抽出 Wimpy Kid 的一些形象和语言特征,和身边的孩子们一一对应,得出了Wimpy Kid受欢迎的原因是“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结论,她在班里阅读自己的文章时,每个孩子都极度好奇自己的“对应”,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丫丫阅读课这个“A”的含金量很高。想一想八岁孩子的阅读量、功课的难度、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我真是有些惊讶。
(丫丫的作业一瞥:歌词“我要找到真实的自己”,居然很上口、押韵)
回顾孩子二年级这一年的读书生活,我看到他们读书目的并不在于死记硬背,也不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他们很重视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老师留的很多作业都是实际动手,属建构主义教学里的所谓真实任务,老师也不给出死板的步骤,好多事情你得自己设计张罗。譬如社教课讲到印第安人生活的 Tepee(类似帐篷,见照片)时,老师要求孩子自己选材搭建一个,这个貌似简单的结构,孩子们做的时候才知道了它的难度,于是因此懂得了三角形的稳定,懂得锥形体所含的各个平面的概念……美国这种教育设计之下出来的学生,很少会有完全脱离现实的书呆子出现。
丫丫二年级下学期的社教课还曾介绍了中国,我还专门去做了讲座,考试的方式是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写一篇题为《我所知道的中国》的文章,你要是以为孩子们只会干巴巴地写几句首都、衣饰、食品什么的就大错特错了,很多孩子去图书馆、网上等找到了相关资料,归纳了中国的历史、地理、人口、语言、和习俗等,甚至和美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我想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加减乘除一定远远好于这些孩子,背诵默写也一定超过这些孩子,但是我绝对没有这些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这些孩子掌握资料、分析推广的探索能力,正像丫丫的老师说的那样: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知道去哪里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能综合运用、并创新使用的能力变得极其重要,单纯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让人类变得更聪明的。
美国孩子的暑假很长,丫丫一共有10周,丫丫没暑假有任何其他学科的作业,唯一的要求就是完成阅读,每周学校图书馆的老师主动义务工作半天,保证学生有机会借书和还书,每个学生手里有这样一个单子,每完成阅读一本之后填上书籍的名称、作者等信息,到了暑假结束的时候填满了所有空格的学生可凭此单子到图书馆兑奖,奖品自选,从铅笔、书、玩具等、到当地麦当劳的免费冰激淋、孩子免费的必胜客午餐等。
小城的图书馆在暑假也举行了暑期阅读活动,11岁以下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注册之后领回一张表格,此后每阅读五本书可以到图书馆换一个奖品,奖品由社会赞助,有当地棒球队的免费球票、郡庙会的免费门票、和孩子感兴趣的旅游景点的免费门票等。
我曾分析过中美两国入校大学生的一些差异,肯定了中国学生的优点,对中国教育不能妄自菲薄、全盘推翻,但也一再呼吁“看到差距重要,借鉴经验必要”的迫切性。美国的教学自小学起到中学,一直致力的是通过阅读将学生的着眼点引向知识这个浩瀚的海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怎样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点上,正是我们亟待借鉴和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