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 少年商学院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文丨李柏锋
我们已获其授权

学院君说:下周一,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新学期就开学了。一个话题成为热点: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这样的规定和作法到底合理与否?今天我们分享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此外,昨天是巴菲特的88岁生日。我们再次推荐以他为原型的经典财智动画片——《巴菲特神秘俱乐部》(Secret Millionaires Club),巴菲特亲自监制并“出演”,适合6到15岁中小学生观看。知识与方法兼具,幽默与严肃并存,非常引人入胜。通过抽丝剥茧,分析生活中的商业与经济现象,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自主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文末附《巴菲特神秘俱乐部》全集资源)。

我儿子的学校本周已经新学期开学了。刚参加完学校的亲师座谈,对于学校的一些规定我不是太认同。

学校规定,不准带钱到学校,为的是避免同学之间产生借贷纠纷。学校还规定,不准请客,为的是避免同学今天因为感情好就请客、送礼,明天感情不好就又把礼物要回来。学校更规定,不准带玩具到学校,为的是避免玩具被玩坏而衍生许多不必要的纠纷。

不能让孩子活在真空里

巴菲特7岁开始做生意,11岁开始交易股票,但是我们的小学生连钱都不准带去学校,这样以后怎么会知道如何做生意呢?难怪看到那么多创业公司的年轻人创了业却不会做生意,募到了资金却连最基本的财务观念都没有,还记得少年商学院微信分享过的《为什么美国孩子假期都爱卖柠檬水?因为它锻炼的绝不仅仅是创业精神》,给人印象深刻!

的确,有的人家里比较有钱,有的人家里经济条件一般,那更应该让小学生带钱去学校,家里比较穷的小孩才能够学着做生意去赚有钱同学的钱;如果以为只要不带钱去学校大家就不攀比,也是幼稚的想法:从每个人用的文具、住的地方,寒暑假过的生活,无一不是财富所造成的差距啊!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有钱人想的真的不一样,但是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孩子不会知道有钱跟没钱在思维上到底差在哪里,让孩子们活在一个“没有金钱”的世界,就不能理解商业的运作,这样的结果是保护了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小孩吗?

不,这样反而是让阶层复制到下一代,因为有钱人的小孩一定有机会理解商业运作,但是普通小孩连在学校最无害的环境下学习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个命题到底应该如何破解呢?

有时候问题更可能出在家长

其实有时候问题也可能出在家长,大部分的家长没有基本的财务观念,认为金钱很肮脏,会污染小孩。但是就是因为家长不懂,所以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让孩子懂。

这样继续下去,未来会损失多少做生意的人才?未来将来会有多少人在职场上因为不懂商业运作的原理、在创业后不懂财务风险的控管而吃亏——因为我在科技新创产业工作,一天到晚看到这样血淋淋的例子发生。

所以,我的孩子6岁说他要卖茶叶蛋,很好啊,指导他怎么做生意,不要觉得孩子不懂,真的不懂怎么做生意的,有可能就是家长啊!做生意就是要勇敢叫卖,要观察顾客的需求和喜好,有太阳要自己撑伞,什么都要想办法自己来。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金钱纠纷
也是机会教育的一种

虽然人们很喜欢钱、也很在乎钱,但中国文化里,不善于谈钱讲价。别说孩子了,大人遇到借钱这事,要不回来是常有的。我们对“人情债”是前思后想顾虑重重,但“经济账”总别别扭扭不好意思算。

欧洲人对孩子“最较真”,也是最实用的财商训练,是荷兰针对孩子办的学习项目 :如何要回小伙伴借走不还的钱?

这是一个通过实境角色代入表演加案例分析的培训。除了“借贷”理念的定位,最重要的是确立“还钱方式及种类”和“帮助他人还钱” 的意识。

1、千万别再说“吃一堑,长一智”!

一般来说,若孩子回家向父母抱怨,某位同学借了自己的钱赖账不还,大部分中国家长的处理方式很简单,就一句话:以后别借钱给这种人!吃一堑,长一智!

我非常不认同这种家教方式。因为这并不是“吃一堑,长一智”,而是“吃一堑,认倒霉”,而且还非要自我安慰成“赔钱买教训”!除了舍财和不爽,到底这“一智”长在哪儿了?

最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不是一个人反复向你借钱,而是不同的人分别找你借钱。

抱着不再借钱给特定某人的态度,并没得到“转败为胜”的成功经验,难道再次遇到他人赖账的状况,我们依然要教孩子忍耐、认栽?

2、向孩子明确:借钱不是救助,而是帮助!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没错,首先要向孩子明确的观念是:借钱不是救助,而是帮助!帮助是双向的,借贷双方是合作关系而非对立状态。

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应该是相对平等并有法律或规矩制约的理性关系,而非一方占便宜,一方给压力的情绪连结。因为没人借钱出去是心甘情愿给人“填窟窿”,既然在社会上借贷要有义务,那么在亲友间也该如此。

这个观念从小树立起来,最起码连孩子也会知道,不要把“钱情搅在一起”,既然有债务关系,就是一个立规矩履行责权的谈判协商过程。

3、在借钱出去之前,首先得评估借钱的必要性!

在荷兰培训实境模拟时,孩子们遇到最多的就是同学借钱买零食或是玩具,他们要学会在做决定之前,问清借钱的理由和还钱的可能性。

一通问下来,孩子借钱出去要做的考量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否帮助一个违反规则的同伴继续违规;

二、是否借钱给已经有债务的人;

三、是否相信透支下一轮零花钱还债的方式。

无论决定是什么,孩子需要这种思考流程来确定双方要承担什么责任和后果。

成人的世界,资金周转有问题,需要钱救急的情况下问问题的方式,不见得就和“透支零花钱买巧克力”的考量有多么大的不同。

资金周转不是小事,因为资金链断了,就是破产,别不分析情况就去“填坑”,最后赔了钱违了规,没解决问题还闹得双方都不愉快!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4、逐步引导

还钱的方式和种类很多,在商量如何还钱的时候,不妨把现代金融体系里的借贷观念和方式纳入日常借还款行为。

比如,还钱的期限是多久,一周后,还是一个月以后?是分期还,还是一次性还?是否加利息或是只还本金?是否需要债务公证人和额外的担保费用?是否需要抵押?

孩子一旦明白还钱的种类很多,很快就会上手使用。看孩子们讨论“抵押品”时,也很有趣。

一个7岁孩子Z提出若无法偿还债务,就让同伴Y把一双鞋子给自己穿。给Z当公证人的10岁姐姐立马提醒:“不行!你的还款期限是3个月,你的脚长得那么快,之后还不出钱来,就算得了鞋你也穿不了。这是无效抵押!”

在场的家长都乐了,惊叹孩子居然连“无效抵押”这个词都说得出来,所以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处事和应变能力。

好的教育,不是告诉孩子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其明白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借钱还债也是如此!

5、帮助小伙伴一起创造还钱的可能性

很多人不明白和忽略的一个观念,是债权人可以帮助债务人还款,即创造还钱的可能性。培训课里提到的案例是荷兰Alma(欧曼)国际公司,这是全欧洲最大的亚洲餐馆供货商。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很多人想象不到,欧洲中餐馆的最大供货商是一家三代传承的荷兰家族企业。欧曼做到如此规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对餐馆债务的处理。

经营餐馆,难免会有赊账和债务,培训债务人的还钱能力令其清债,远比将其划为“敌人”而认亏需要技术含量。

比如,欧曼会对经营不善的中餐馆提供战略转型计划,并且垫钱资助其重新装修和培训,定位重组后使餐馆从亏损变成盈利。对好赌输掉餐馆的老板,欧曼会评估情况后,借款让其重振旗鼓;或是直接收购或转卖餐馆折现帮其平债,并给原老板提供在餐馆继续工作的机会。

欧曼公司并没有因为借钱而亏损,相反,它想方设法给债务人创造还钱的可能,从而最终得到还款,并且一直是行业带头人和富豪家族。

这个案例的理念是:

“可能性,不仅是看到的,更是创造的!”

“不要只看到一堵墙,而是要走出一条路!”

“不要随意给人扣上懒人或烂人的帽子,而是要制定杜绝懒人或烂人的规矩”

6、没必要担心孩子“钻到钱眼里”

孩子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具备和掌握处理债务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个单纯“借钱还债”、“吃亏认清人品”的事儿,而是以后面对投资借贷的理性分析态度。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成人常常担心孩子会“钻到钱眼里”耽误学习或是影响同学关系,但老师说参与活动的孩子数学大多极好,又有领导力。因为以合作的方式借钱,和同学相处得很愉快。

不能带钱去学校,其实已经损失很多社交的可能性了,今天你借我钱,我借你钱,你要还我钱,我没有还你钱,就会开始发生许多互动和有形无形的交易,但是这些在校园里面都不会发生。

结果一堆人就这样很纯洁地出了社会,才发现他的纯洁根本就是天真到愚蠢的程度,特别容易被骗。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最纯真的时候被剥夺了渐进学习的机会。这不是一种保护,这是一种剥夺。

失去了这些练习的机会,也难怪我们的年轻人在国际上特别不懂怎么与人沟通,特别不会基本的社交礼节与分寸。

因为学生的家长只要求礼貌,但是当你遇到冲突,只会礼貌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学校的老师只要求同学间不要发生纠纷…没有发生纠纷,哪有机会去教育学生该怎么处理那些困境?

不让孩子带钱去学校未必能避免攀比和纠纷,小学阶段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逃避虽无耻但有用?要不要想想,只逃避而不沟通,事情会自己变好还是越来越糟?

我们曾受到的借钱观念,是“自力更生,尽量不借钱”或是“借出去的钱别指望还,就当打水漂”。我们私下里骂赖账的人是“骗子、小人、赖皮”,然后说“就当赔钱认清一个人”…

其实,在这种情绪里,我们什么都没有学到,也什么都没有处理。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人人都要具备商业感。遇到问题,不是用负面情绪和咒骂来设置障碍,阻碍解决的可能性,而是以公平透明、平等合作的态度,打开交流渠道,分析问题,想办法处理。

我们得知道怎样(向亲友、银行、借贷机构)借钱,更得了解如何还款。借钱或是还钱,与心胸无妨,与大方无关,无非是一种处理财务的能力和对此制定策略的解决方式!注意培养,就是真正的“财商”。

点击下方链接,加入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社群,我们会把文中提及的《巴菲特神秘俱乐部》动画片全集资源发给您,此外每周获取书单影单和公开课等六大福利。(已在群里的家长不必重复添加)

http://guluh5.youthmba.com/?id=ODM5MzkzMTMxMw==&time=1535677725&channel=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