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 少年商学院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文 | 刘京秋

转载自公号:向日葵国际教育

学院君说: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用礼物甚至物质激励孩子,效果却未必好……我们曾分享《我为什么把让孩子乖乖听话的积分奖励表扔进了垃圾桶?》,文章的作者认为过度的奖励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今天,学院君和大家分享哈佛经济学者Roland Fryer教授关于物质激励的研究,则是从另一个维度,希望引发大家思考。

在教育过程中,任何奖励的手段都不是目的,只是辅助性的评价,是对孩子个体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要用得适当,用得合理。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平时,有些家长给孩子的奖励太多了,从生活到学习,不停地给予金钱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结果是为了奖励,这样其实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很不利。

“考80分,我给你80块钱;考100分,就给你100块钱。”

“收拾好自己的房间,给你20块钱。”

“考过钢琴九级,我们就给你买iphone。”

……

其实,不仅有中国家长这样做,我知道美国家长也有采取这种策略的。但是,给钱是否真的能刺激孩子们的学习行动?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给钱是答案吗?”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者Roland Fryer教授,曾花大钱做了一个实验,叫作“给钱是答案吗?”(Is Cash The Answer?)。

在2006、2007学年,他组织了一个科研团队,集资630万美元,用这笔巨资作为奖金,奖励给1.8万名中小学生,就为了证明一个题目:钱是否可以买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好成绩?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实验在美国四个大城市的中小学中开展,包括芝加哥、达拉斯、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市。大多数参与的孩子都是平时缺少学习动力的学生,考察指标主要是阅读表现和阅读成绩,每个城市的方法大不相同。

1、达拉斯

在达拉斯,共有1780个二年级学生参加。规则是:每个学生每读完一本书,成功完成这本书的阅读机考小测,就可以获得2美元。

2、芝加哥

在芝加哥,共有20所学校的4396名学生参加,评价标准是平时的学习成绩:小测、单元考核,还有作业。奖励制度如下:

每次学生得了A,可以得到50美元;

学生得了B, 得到35美元;

学生得了C, 则得到20美元。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建了银行卡,奖金直接打到银行卡里,上了大学这些钱才可以启用。

3、华盛顿特区

在华盛顿特区,共有3495个学生参加这次调研,他们是六、七、八三个年级的学生,如果他们能天天来上学,有提高阅读能力的行为,即可获得奖励,学生每两周可以获得的奖励高达100美元。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在华盛顿特区Burroughs 学习中心,参加实验的学生正在讨论奖金券。)

4、纽约市

在纽约市,共有8320个学生参加,分别是四年级、七年级学生,研究的变量是他们的阅读考试成绩:高考分获高奖金。例如:每次考试成绩好(即得分在87—100分之间),四年级学生可以得到25美元,七年级学生可以得到50美元。

学生们的阅读考试成绩会因为有了奖金的激励,会有所提高吗?总结了研究结果之后,我们会发现奖金的激励对不同城市学生的影响各不相同。

达拉斯二年级的学生:读书更多了,英语阅读考试比没有给奖金的学生有了大幅度提高。

芝加哥的结果喜忧参半:上学出席率有提高,作业完成率和阅读表现有些提高,但考试成绩没有特别的变化。

华盛顿学区的学生:出席率和阅读习惯都有了些提高,考试成绩也有些提高。

 

纽约,结果最糟:150万美元付给了8千多个孩子,但他们最后的考试成绩比没拿奖金的对照组还低!150万美元打水漂了!

物质奖励不是万能的发动机

这个“巨资实验”的结论是:孩子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由此他们操控自己的学习参与度!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2010年4月19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封面故事:为了孩子学习更好,学校应该”贿赂“学生吗?文章报道了Roland Fryer教授进行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结果。

为了让大家清楚解读这个研究结果,我再提炼一下Roland Fryer团队在四个城市中所分别采用的四种考察方法:

在达拉斯,学生读书、参加阅读理解测试,就能拿奖金。

在芝加哥,考察的是平时学习成绩,包括作业和小测试。

在华盛顿特区,天天来上学,认真阅读和做作业,就能拿奖金。

在纽约,只看考试成绩。

这四种方法中,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快可以看出什么是他们可控的行为,什么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他们可以拿起书去读;可以迈开腿天天走进教室;无论对错,他们可以拿起笔写作业。

什么是他们不可控的呢?考试成绩。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所以,在达拉斯,学生们积极读书,无意中提高了标准考试成绩;相似的,华盛顿特区考察学生的出席率和阅读能力,也有提高。而一涉及考试,不论小考、大考,效果就不尽人意了,比如芝加哥的学生成绩平平

最悲惨的是纽约的学生们:他们被紧紧地束缚在考试这唯一的荣辱柱上,对于他们来讲这个实验只关心结果,不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参加实验的纽约学生被访谈时,谈到自己当然愿意努力多挣钱,但是考试题不会做,不知如何补救,没办法,就放弃吧!

这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漏洞是什么,也不知如何补漏洞,考试必然是添堵。只奖励考试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学习积极性,反而降低了学习动力,自然学习成绩会降而不升!

所以,这个“遍地撒金”的研究沉重地向我们宣告:物质奖励在一些情况下产生刺激力,成为一些孩子的学习动力,但它绝不是万能的发动机!

哈佛研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一个孩子感到可以努力做到的时候,钱会有作用,他们会去努力、争取;而当他们感到力不能及的情况下,钱再多,只能是事倍功半。

没钱办不了事。但是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划等号的,和成绩优秀更不是相等的。

 

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努力,不想让家长高兴或和老师过不去,重要的是他的自我学习习惯和动力出了问题。缺乏自信心和学习没有动力是划等号的!

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帮助,是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我们要关心的问题,不是花钱买高分,而是关心:他知道如何学习吗?如果学习遇到障碍,他知道如何寻找资源来弥补漏洞吗?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激励孩子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正确的财富观,比如开个银行账户,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培养契约精神等 。很多时候,家长朋友确实也需要更新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金钱的奖励。硬币都有两面,关键是如何引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