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儿狂怼《头号玩家》说起:我们不能再误解“00后”和“05后”
文 | 李爽
少年商学院微信专栏作者
英国传媒学博士
学院君说: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意思是说孩子有着独立的人格。少商学员年龄多为6-15岁,他们绝大多数都是00后和05后,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具备同理心,站在他们的视角与他们沟通与相处,我们曾分享《从我的两个女儿参与“脱欧公投”看英国的素质教育》《“00后”中国平民子弟长大后如何竞争?》等文章,今天我们分享最新一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在底部“写留言”分享高见,探讨与交流。
前段时间,我带我们家17岁和13岁的俩闺女去看斯皮尔伯格最新电影《头号玩家》,当时考虑动漫主题应该是两个傍新媒体而居的娃的菜,没想到两人齐怼斯皮尔伯格代表的好莱坞经典派。这让我陷入了深思。
女儿说斯皮尔伯格已经out了
“故事太简单,如果把那些彩蛋去了,这故事根本撑不起来。动漫一般,现在只要做大场面,都能看,但特别出彩的设计没看到。里面太急于讲故事了,2045人类生活除了游戏有了大变化,其余不仅不如现在,甚至更退化,比如他拖车里的冰箱是上世纪(20世纪)的吧,我觉得没有逻辑。如果逻辑不成立,再好的plot(情节)也没法让我相信。”
大女儿不肯接受导演的“逻辑”观: “你不是研究传媒的吗(注)?好莱坞电影或者斯皮尔伯格难道不是pop culture (流行文化)吗?那电影里他说,我其实对pop culture没意见,算自嘲吗?”
小女儿插话:“他那么stereotype(刻板印象),当然是pop culture了。比如里面一定有黑人、亚洲人,这些黑人和亚洲人一定很聪明能干,没有任何负面性格,但主角英雄却是白人,智商和情商都不如黑人亚洲人的白人。”
“还有,女主角比男主角更聪明更能干,但最后也是依附品。这才是真正的歧视吧。好莱坞影片全部是这样的。”
看她们渐渐歪楼了,赶紧补问了一句:“那些动漫和游戏你们都没看过、玩过,你们怎么知道有很多彩蛋啊?”
老大笑眯眯地说: “我们也看漫画也玩游戏啊,还去过动漫书店,经常在网上搜索,不是漫威的粉不等于我们不知道啊。”
小女儿继续加磅:“还有《生活大爆炸》。镜头里一出跟情节无关或者不必要的东西,那肯定就是加戏,是你说的彩蛋吧。”
俩人一边嘀咕,一边手指滑动更新自己的Instagram,被称作Gen Z的概念突然跳入我脑海。忍不住,还是争辩了一下: “这电影主要讲情怀,nostalgia。另外pay respects给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她们看着我: “是,我们明白,我们尊重你们怀旧,但你们也不要把我们当没脑子的。Follow your heart but take your brain with you!电影最后还是沦落到只有现实才是真实的,那不就是劝告我们别沉迷游戏、少用社交媒体吗?又不是写给我们看的,却给我们忠告,你们大人能不能有点逻辑啊。”
重新思考Z世代孩子的成长背景
Z世代这个观念是《今日美国》在2012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出的,后来引起市场行销公司的注意,并先后被称为后千禧代、荧屏动物或者i世代,逐渐被美、加、英等国政府的研究部门用来分类新生代。
发展到2018年,Z世代逐渐被定义为:出生在1995年或2000年以后,父母一般是X世代(也被称为失落的一代,出生在1966-1976年)或者Y世代(也被称为千禧代,出生在1977-1994年)。从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ipod到iphone再到ipad,这群Z世代真正成为生活中数字世界的原生代。
也许是因为如此,这代人被公认为是文化最多元,而身份和认同将会是最复杂的一代。
记得2014年Facebook注册时,推出过在中性这一选项下的56种性别取向,而不再只是传统的男性、女性或者中性,可以说,这56种之间的区别,很多其实真的要用到逻辑概念。
逻辑的重要性,对于Z世代似乎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他们显得略为冷血或者说不通世事,就像我家两个娃不肯给好莱坞老前辈“面子”一样。也许是英国文化的特殊影响,迪斯尼的王子、公主世界早在她们10岁前就因为“幼稚、单一、重复”而坍塌干净,好莱坞的煽情法随之成为流行文化的代表继而被弃之敝履,连《哈利波特》、《饥饿游戏》因为续集的创意重复都会被她们毫不犹豫地放弃。
就像英国的营销公司DCP(Digital Creative Packaging)总结的:“快速的处理信息能力使得Z 世代成为最难捕捉的市场,他们是多样化的,具独立性,知识渊博。到2020年,全球的Z世代将达到25亿人,而购买力超过440亿美元,占据消费品市场的4成江山。因为成长于数字世界,这一代人的平均注意力少于8.25秒,低于一只金鱼。”
基于目前社科研究里对新媒体在这代人的应用方面褒贬不一,而且各种理论仍缺乏大量的长时间的数据支持,随着电子产品的价格平民化,很多英国的公立中小学开始流行让学生交电子作业,甚至一些考试也用荧屏完成。而一些私立中学在7年级(11岁)会给每人发一个ipad,用来电子教学,搜集和批改作业。
但一些顶尖的英国私立学校非常注意在校园生活中电子媒体的介入,一方面在电子软件、3D打印机和技术等方面大量投入,但另一方面,所有的学生要求手写完成各门作业,考试全部手写,据说基于我们传统的研究发现:手写能够使得记忆和整体学习能力加强。
敢于质疑,是00后和05后最鲜明特征
敢于质疑,是00后和05后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其实质疑并不难,难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质疑之后,是科学家一样的求证,和推演。他们的认真劲,经常让我自愧不如。
回顾在生活里,我和两个闺女的日常交锋基本是拆解VS构建。比如那天她来问说学校马上开始的为期5个月的senior scholarship,要求每人独立完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所以她很想知道论文怎么写。
当然把英国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八股”掰开揉碎举例给她,此后的一周内,她断断续续一直在问关于研究方法问题,不管是定量研究还是定质研究,都被她质疑,从取样到数量,到搜集,再到解读,可以说她都觉得不够科学,不能用之导出令人信服的结果。
记得当年我学习这些方法论时,根本是眼前一亮,完全没空间去质疑,这是不是就是一代人和另一代的区别?
X世代忙着学习,忙着接受,然后经过漫长的反射弧,才开始反思自己做的研究有哪些弱项。而到了新生代,她们基本上在下一分钟就开始质疑,或者说,在她们接受之前,首先是提出疑问,等这个疑问被拆解了,才进入接受、消化的程序。
Z 世代从生之日起,就在构建。
而这些幸运儿也有着构建的基础,因为他们的父母是被普及大学教育、历经变革的一代,这一代还被经历了国门开放和电子技术的普及;而他们的祖父母是解放后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秉承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的一代。
而这样的家庭条件下抚养的新生代拥有诸如自信进而自我、独立进而个性,等等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可期待的是,技术进步和屏幕生活把他们真正地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语言不是问题,可以用各种翻译软件解决;知识不是问题,可以在网上找到无数的资源;地域不是问题,他们生活在不同平台的账号后面,同时也通过不同的账号跟进这个世界……
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世界公民的一代。
而我们这些成人真正的挑战,也许一边如何保护这些新公民,一边是我们自己必须永远心态年轻,永远向上,永远不以一副家长的高姿态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