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 少年商学院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文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上周,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上映,豆瓣上夺7.8分,票房破4千万。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冈仁波齐》豆瓣评分7.8)

在这部剧情片里,11位朝圣者从西藏芒康县一个叫“普拉”的小村出发,沿着国道381,历时近一年,磕了2500公里长头,终于抵达神山冈仁波齐。

片子朴实无华,看完之后,心里会有三个词——尊重、平静、有力量,诚如一位朋友所写的一句观后感:

“有信仰的人,即使路途艰险,也终会抵达内心的神山。”

但你若问我,要不要带孩子去看《冈仁波齐》,我会摇摇头,建议你自己去看,再陪孩子看另一部同样是行走在路上的电影——《朝圣之路》。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毕竟,前者是向大人重申了行走的意义,后者才是陪孩子探讨为什么出发。

《冈仁波齐》

一份给成年人的鼓励

《冈仁波齐》从头到尾就讲了一件事,平淡得像一碗清水,但正是这份平淡和缓,在出发多年的我们的内心,注入了一股清流。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片中11个朝圣者,有一辈子就想走出村庄,皈依神山的七旬老人,想帮老人完成心愿,以报多年养育之恩的中年人,即将临盆的孕妇、终日喝得醉醺醺的屠夫、身患残疾的少年、在盖房子时工人意外死亡的中年夫妇,以及他们懵懂的9岁女儿。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冈仁波齐》里的朝圣者)

出发时,没有任何锣鼓响天的仪式,一辆运装备和物资的拖拉机开出来,男女老少跟在车后,匍匐在地,磕了第一个长头,2500公里朝圣之路就此开始。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白天,他们行走在路上,重复着同一套叩拜动作,鞋子磨破了,膝盖起皮了,额头上长出茧,他们没有迟疑,没有犹豫,没有半点马虎。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暮色四合,他们找一片空旷地带,搭起帐篷,去附近的河里取水,用小刀割下腊肉当晚餐,饭后在老人的带领下念经文,然后进入梦乡。

他们那一年,每天如此。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哪怕是孕妇,刚生完小孩,几天后就跟随着同伴一起磕头。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哪怕是拖拉机被撞得稀巴烂,男人们就在前面拉车,走出几百米,又折回去,重新磕头。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哪怕是路过水域,他们就脱掉厚重的外套,手掌扣上木板,把身体直直扑到水里,身旁溅起水花……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有朋友后来聊到,这种信仰,有什么意义?这种行走,有什么力量?

我不禁想到片中,他们合唱的一首歌,“我们都有同一个母亲,但是命运却不一样。命好的那个做了喇嘛,命不好我走向远方……”如果一定要概括,信仰就是一股力量,让他们哪怕遭遇再多不幸,也能守住内心的平和。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诚如导演张扬所说,“神山圣湖并不是终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这些朝圣者,多像每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残酷、无奈和诱惑之后,依然守住了理想的人。

这是一份给成年人的鼓励。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

一对父子的和解

但我为什么不建议你带孩子一起去看《冈仁波齐》?

那天,和我一起去看这部电影的,是一个9岁孩子的妈妈。从影院出来时,她对我说,“这也太苦了,还不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苦,孩子就郁闷死了,他才不会想要这么苦。”

我哈哈一笑,细想,确实,《冈仁波齐》的神秘感,是有门槛的,没有一定人生阅历的孩子来看,估计只能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至于他们为什么出发,在路上寻找着什么——此片,无解。

于是我想到了另一部同样以朝圣为主题的经典高分电影——《朝圣之路》。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豆瓣评分8.5)

这部电影,以一对父子的和解为主线。有趣的是,饰演男主角的演员,就是导演的爸爸。片子既适合家长看——探究如何更平等地理解孩子的梦想,更适合孩子看——鼓励他们不要迷茫,勇敢出发,自然就知道为什么出发,将往哪里去。

虽然片名被翻译为《朝圣之路》,但男主角——美国眼科医生Tom一开始并不是一个朝圣者,他没有信仰,没有理想,生活忙碌,有空就窝在高尔夫球场,几步路都不愿多走。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儿子继承了Tom的高智商,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但没继承Tom的生活方式。相反,他选择当一个驴友,梦想环游世界。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Tom吐槽儿子从来不用手机)

父子俩截然相反的生活态度,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片子开头,Tom送儿子去机场,路上,儿子让Tom拿出护照,和他来一次父子之行。他们进行了本片第一次经典的对话: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这种隔阂一直持续到那一天,Tom接到一个来自法国的电话——儿子在朝圣之路的第一天因意外不幸去世,他得去法国,把儿子和他的遗物领回家。正是这次意料之外的出发,彻底改变了Tom。Tom决定替儿子走完朝圣之路,完成儿子的梦想,这是他能为孩子做的最后一件事。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但起初,他并不理解儿子为什么执着于出发,执着于行走。

从起点——西班牙和法国交界的比利牛斯山山区,到终点——圣地亚哥的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一共800公里,Tom跨越无数边界小镇,趟过无数荒芜田野,爬过无数崎岖山坡。在乡村旅馆的上下铺里凑合,时刻提防暴风雨,有时独自夜宿荒地,热水淋浴是最大的奢侈品……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路上,和他一样混入朝圣者队伍的“目的不纯者”不少,比如他的3个同伴——一个想戒烟的女烟民,一个灵感枯竭的英格兰作家,一个必须减肥,不然晚上睡觉就会被老婆踢下床的荷兰胖子。这和我们印象中,心怀信仰、始终不渝的朝圣者,是那么不同。几位同伴截然相反的生活习性,更是好几次把Tom这个社会精英搞到崩溃。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正是这些“目的不纯者”,为我们和孩子提供了一个更生活化的视角,还原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Tom遇到了不少撼动他过往“生活常识”的人。

比如有一次,他向旅馆的老板娘打听,她有没有走过这条徒步线路,接待过无数旅客的老板娘说,“When I was young, I was too busy. And now that I am older, I am too tired.(年轻时我没时间走,年老了我却走不动了)”。Tom听到这句话,应该在庆幸自己这个意外的出行吧。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再比如另一个旅馆的老板,他和他父亲的关系,像极了Tom和自己的儿子。老板说,“I wanted to be a bullfighter. My father wanted me to be a lawyer. I became neither.(我想当一个斗牛士,我父亲想让我当一个律师,结果我一事无成。)”Tom开始理解儿子自己选择的人生。

还有一位古怪的神父,他给人们加盖的印章是自己的笑脸一直倔强冷漠的Tom,僵硬的面孔开始绽放,冰封多年的心,一点点在旅途中融化。

当终于途径儿子遇难的地方时,Tom就静静地坐在那里,一直到天黑,不时拍一拍石头,仿佛在拍着儿子的背——他们父子俩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安静地相处了。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Tom的儿子遇难的地方)

……

这个过程中,Tom开始打开自己的心,与其他三个同伴,从水火不容,到磨合将就,到成为知心好友,他在体会儿子曾追求的乐趣,他在练习更平等地看待儿子,他在思考过去那缺乏任何思考的生活,他在行走中寻找生命的力量,像他儿子一样。

就像徒步前,那位处理儿子事故的法国警察所说的,“You walk the way for yourself. Only for yourself.(你只需要为了你自己才上路,只为你自己。)”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孩子请勇敢出发

自然就会知道为何出发

《朝圣之路》的结局毫无悬念,Tom这个小分队,四人都到了教堂,都获得了“朝圣者证书”——这是朝圣之路的最后一部分。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证书上有3个问题:你叫什么?从哪里开始徒步?为什么来朝圣?最后一个问题,Tom思考了很久,他是为了儿子而出发的,但现在,他的回答是“我觉得我需要更多旅行。”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朝圣者证书”)

其他3个同伴呢?

为减肥来徒步的荷兰胖子一路尽享美食,脂肪没有得以燃烧,但进入神殿之后,终于明白何必用减肥来扭曲自己。

为戒烟来徒步的女孩,到终点后默默点起一支烟,说“It’s never about quitting something(这与戒掉某东西什么无关)。”

为寻找灵感而来的作家,不再受灵感的束缚,而是回归生活,用文学感受生活。

他们四人从教堂出来,站在海岸边,面朝大海。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他们当时为什么出发已经不重要了,他们依然不知道自己将往哪里去,但他们开始了解自己,找到了各自那条可以跟自己更好地相处下去的路。

大人看《冈仁波齐》,亲子看《朝圣之路》

(Tom结束朝圣之路后,继续徒步)

回过头来,再看《冈仁波齐》和《朝圣之路》,无论哪一部,都强调了人生最重要的一点:相信行走的力量。人生的路,不容回头,孩子也好,我们也好,要一直鼓足勇气走下去,走到最后终于不在乎问题和答案的那一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