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和“轮流”意识至关重要 | 少年商学院

“分享”和“轮流”意识至关重要

“分享”和“轮流”意识至关重要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203篇分享文章,来自曾带着孩子在费城生活过的华人妈妈赵永颜。感谢投稿。

刚搬到费城郊区之后的一段时间,因为没有车,就跟一个长期在美国生活的大姐一起去买菜,闲聊之际听她说起了美国孩子的一些基本教育原则。

       ​ “什么原则?”我有些好奇。

       ​ “‘分享’(sharing)和‘轮流’(take turn)。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分享’和‘轮流’,如果不肯和别人分享,也就轮不到你。”

       ​ 关于这点,我深有同感。

       ​ 记得刚来美国,我带孩子在公园玩滑梯,有个小男孩和他的姐姐一起玩,滑下来一次再接着滑时,男孩要求先上滑梯,哭得稀里哗啦,但他的妈妈很坚决地说:“轮流来,现在还没轮到你。”而在中国,常常发生的情况是:家长冲上去对年长的孩子说,你能不能让着小弟弟小妹妹?他(她)都哭了。

       ​ 美国的社区公园一般都有孩子们的游乐区,游乐区有城堡、滑梯、玩沙子的玩具等,那些玩具平时就在沙坑里放着。如果别人正在玩你也想玩的话,那就只能轮流。在这里,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轮流来!”

       ​ 当然,除了“轮流”,“分享”也必不可少。

       ​ 在我们居住的小镇,公园的旁边就是小镇的图书馆,对孩子们来说,从公园走进图书馆或从图书馆走到公园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图书馆的儿童区有一台电脑,里面有一些适合小孩玩的益智游戏。这台电脑的前面经常是一个孩子在玩,后面还有好几个孩子在焦灼地等待着。但轮流并不意味着霸占和独享。

       ​ 在这里,经常听到家长对孩子们说的话是:“五分钟。”如果有人在排队,每个孩子可以玩的时间是五分钟,焦灼或者哭闹都无济于事,没有人来规定,大家默认的规则就是这样,五分钟后轮到下一个孩子。

       ​ “分享”不仅是分享某种具体的东西,还指分享思想和想法。

       ​ 在美国的小学,一般每天会设定一段时间让孩子们来分享想法,并专门设立了“分享日”(sharing day)。老师每周准备一个话题,孩子们和老师围成一个圈,大有“坐而论道”之势。

在分享日,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孩子则要学习对发言的孩子做出礼貌回应。我儿子的分享日是每周四,由于语言的限制,最初他很难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也经常在别人分享时玩身边的玩具,在地毯上打滚甚至径直走开。老师于是发邮件来与我们交流这件事,希望家长可以督促他改进自己,逐渐学习尊重别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倾听者。

       ​ 有个美国妈妈对我说:“你去超市购物或者在路上开车不都得要排队和轮流来吗?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所以小孩子要早点知道这一点。”

       ​ 很多图书和DVD也以“分享”和“轮流”为主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我慢慢了解到,在美国人的理念中,“分享”和“轮流”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必须学会的。美国人认为这是一项基本的社交规则。当他们慢慢长大,他们处处都要“分享”和“轮流”。越早学会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