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子在,不远游|毕节儿童惨剧的警醒 | 少年商学院

幼子在,不远游|毕节儿童惨剧的警醒

幼子在,不远游|毕节儿童惨剧的警醒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第770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的南桥。

美国妈妈不解“舍小家为大家”

有一个美国妈妈曾直接跟我说: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我们美国人是不愿意和家人如此分离的。军人派驻外地,可能不能避免这样的分离。但因工作、学习分开的情况少很多。我接触的大部分美国人觉得家庭分离不人道——不过美国是个多元化社会,大都会的家庭在关系上较为松散些。

2002年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家人是没有陪同的。打好了“前站”后他们才来,这也是中国人经常性的作法吧。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在美国换了工作,即将去往另一个城市。但孩子已经在俄克拉荷马这里,连根拔起谈何容易。但我最后没有选择当年的作法。那不是一个好的选项。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比别的什么都重要。在美国,家庭高于事业几乎是社会共识,没有多少人崇尚“舍小家顾大家”式的牺牲。

我曾当面和美国亲子关系专家艾伦•马丁(Alan Martin)教授讨论过这一话题。此前不久,他和一位在韩国任教的专家对菲律宾的不少海外劳工家庭做了一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男人在外国打工的家庭,孩子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更多,另外母子关系也受到更多影响;同样,众所周知很多菲律宾妈妈出国当菲佣,父亲在家单独支撑的家庭也不少,这同样也会面临只有母亲在家时的问题。

▋谁该为中国“留守一代”负责

如果说菲律宾外劳家庭里单亲抚养值得担忧的话,中国超过六千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该如何面对?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亲戚带的孩子。让祖辈带孩子,貌似资源优化组合——大人去忙事业,老人照看孩子,实际上这么做很短视,甚至可以说祸患无穷。

幼子在,不远游|毕节儿童惨剧的警醒

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我们将面临一个由祖辈拉扯大的“留守一代”,尚不知这会造成多少具体的社会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代人的教育严重缺失,他们的上升空间进一步压缩,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停滞。

如今技术手段发达,通过网络打长途比过去便宜了很多,联系上快捷了,但有一些东西是技术无法取代的。马丁教授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管控”(control)和“支持”(support)相配合,两者都要做到位,才能有健康的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

在美国,亲子关系都已经成了一门大学问,叫parenting,直译过来叫“做父母”,相关图书汗牛充栋,不过较少有人讨论grandparenting(做祖父母)。把养儿育女的责任委托给祖辈,对几代人都不负责。给孩子立规矩划界限,这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你让老一代去做他们实在力不从心。不管他们自己承认还是否认,年龄摆在那里,精力毕竟有限。大部分老年人哪怕自己愿意,甚至是主动请缨,也不能让他们担负抚养孩子的主要责任。他们只能维持孩子的生存,这都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

我在家乡看到,留守的儿童吵闹,需要管教的时候,年迈的爷爷奶奶能哄住就谢天谢地,谈不上什么立规矩成方圆。爷爷奶奶并不能提供教养,很多时候只能让其放任自流,比如由着孩子打游戏,根本管束不住。分明这是做父母管束的职责,但有时候父母亲还因为这些原因,和上一辈闹别扭,就是错上加错,更进一步破坏家庭关系。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更改,是做父母几遍、几十遍、几百遍督促着实现的。你无法说“精神上与孩子同在”。孩子生活中所需的各种教育、支持和指导,也应该主要由父母提供,哪怕我们做父母的自己也不过是边做边学。

▋别再找借口了,陪伴才是硬道理

说到家庭关系,中国人道德观有些顾上不顾下,只考虑“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甚至都有法律要求孩子定期探望父母,这种法律是在我们特定的价值观土壤上才能孕育出来。我觉得更需要努力的,是如何让幼年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回复“陪伴”查看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好父亲未必需要和孩子交朋友,多陪伴就足够》等)。

幼子在,不远游|毕节儿童惨剧的警醒

养而不教也是可耻的。我们应该提倡“幼子在,不远游”这个概念。只不过这不能通过法律来死板解决。社会也得创造条件,消除户籍等诸多入学、购房的门槛,让孩子能在父母工作的地方就近上学。一些本地父母也不能从争夺资源这个狭窄的视角看问题,给这种改变制造阻力。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些负面效应和潜在问题是会波及到整个环境的。不公正环境造成的后果,往往会让整个社会都成为受害者。

父母的心态也值得我们反思。父母和幼年子女的分离,多基于有更多钱才有安全感的一种假设。一些父母出于“生计”的考虑离家打工谋生,过去条件都不好,情有可原。可是我越来越多地发现,生计所迫已经不是什么借口。一些农村青年出去打工,外面生活成本极高,也攒不下多少钱,倒不如在附近找一个赚钱少,但是能够照顾家庭的工作。大部分农村青年在老家有住房,没有当房奴的压力,收入稍微减少可以承受。或者说起码夫妻一方应该有一个人经常性在家照顾孩子,或者打工路途近一些,能比较方便地回去探望。

▋将父母职责“外包”定将后患无穷

一些高学历高收入的城市年轻父母,一样把孩子交给祖辈甚至保姆带,甚至孩子刚一生下来稍作休息就跑回去上班。带孩子本身也是乐趣,大家看美剧时候,可能会发现很多父母睡觉前给孩子读书,这对孩子对父母都是有趣有益的事。

有朋友称,有的父母怕休息不好影响次日工作,连哄孩子睡觉都不愿意,基本上“辞掉孩子带工作”去了。这种做法让人思考良多。我理解国内竞争激烈,可是工作真的比孩子重要,值得这样去颠倒次序吗?是带孩子更费劲更操心,所以选择逃避责任,去工作也不愿意带孩子?还是新一代的父母,比父辈还不知道怎么去带孩子,所以索性外包自己的养育职责?

如是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又如何从我们身上,学习到我们如何做父母,或者看我们如何坚韧不拔地摸索着做更好的父母?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何时是了?不过我惊奇地看到,将父母职责“外包”的情况已经不是例外,而已经是常规了。

正常的代际关系,用俗话来说,应“草屋年年盖,一代管一代”。父母应该多去负责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放弃当下的抚育职责,说给孩子们创造未来,这个逻辑似乎别扭。孩子的未来又岂只能用挣钱来造就?回想我们自己这一两代人吧。那些当年费尽心机安排孩子进厂以便让他们财务安全的父母,或许是在白发苍苍的时候,眼看着人到中年的子女下岗失业。

未来变化无常,“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父母创造一个“钱途”许他一个明天。而是与之朝夕相处,关注他们,影响他们,教育他们。做父母的当然需要面向未来,但功夫应在当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