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缘好”让女儿拿到了奖学金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396次分享,作者是旅居芬兰的自由撰稿人陈之华,本文摘自她的《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一书;我们已获得授权。
女儿常说,谁的网球打得真好,谁的体操真棒,谁又会打爵士鼓等。她说起这些同学间的兴趣与才能,就像是我们在谈着谁的学业成绩比较优秀一般!
来芬兰后,奶奶一直担心女儿日后回台湾生活不适应。一天,她对女儿说:“我担心你回来台湾后,中文不好啊。你以前的幼儿园同学,那个蕾蕾,还有慧慧,她们现在都很优秀!”
女儿听后似懂非懂,奶奶又说了一次:“我说,她们很优秀啊!”
“什么叫优秀?”女儿满脸困惑,歪着头问旁边的奶奶。我看奶奶一脸不知从何说起的模样,就直接插嘴嘀咕说,就是指功课很好!
想不到,女儿竟然直觉地回答说:“奶奶,功课好不叫优秀,她们在音乐上表现也很杰出吗?擅长什么运动吗?有没有其他的才能或者兴趣吗?优秀不是只有功课好,应该还有某些特别擅长的东西,或是人格特质吧?”
在一旁的我不可置信地眨了眨眼,剎那间,我倒是听傻了。女儿竟然会这么理解“优秀”!从前在国内,我周围的一切都有一个“第一名”,而这个“第一”的界定标准——成绩,却是女儿最不以为然的。不得不说,她的这一连串反问,确实把我问倒了。
“最受欢迎”是优秀的第一标准
女儿有这种想法,应该是被她所在的芬兰学校里的同学“传染”了。大女儿在这里称不上优秀,虽然学业成绩还不错,但她在音体美等其他方面的表现只能算是中等。在学校,老师从来不会去特意宣扬成绩的重要性,某位学生或某个班级的成绩多好都是个人的事情,把哪位同学、哪个科目是几分当成负面教材的事情,更是不可能发生。
没有谁是“第一名”的压力,校方或师长不需要去“点名”谁的成绩最优秀、谁又需要“见贤思齐”,这里的学校即便偶尔会进行类似“年度风云学生”的选拔,也是由同年级学生票选产生。“成绩最为优异”不是唯一选项,平常最受多数同学喜爱与认同的人才有可能获选。最后产生的冠军,通常EQ不会太差,学业与兴趣各方面也都能平衡发展。孩子眼中的“好”,就是那么直觉、那么生活化。
因此,女儿的这个疑惑并不奇怪,也不禁让我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长期以来,只有功课好的人,我们才称为是“优秀”呢?看人生价值和学习真谛的角度,不应该只有“成绩”这个维度。
不合群,拿到“超级信心鼓舞奖”
女儿在芬兰小学六年级结业时,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但因为期末当天家里有事,所以她一直到七年级开学后才拿到了那份奖学金,和一座由同学票选出的“年度风云学生”奖杯。
有天,我开车的途中,女儿突然说:“妈咪,我拿到的那份奖金,会不会是某某科目的最佳进步奖?”
这话让我满惊讶的,于是问她:“你们还有科目进步奖?”
她笑着说:“你不知道,我们的奖学金有很多种:有表现良好的、有某科目进步很多的鼓励奖,还有人因为和班上同学们不合群拿到超级信心鼓舞奖呢,另外老师也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特别的奖……”
她一路很开心地说着,但最后她悠悠说出口的一句话,最让我感触良多,她说:“我认为这些奖都很好。”我停了一会儿,开玩笑地问她:“为什么呢?以前你不是只要某科目没拿到九分(满分为十分)就快要哭了?”
她看看我,然后说:“因为我觉得这样是很公平的,奖励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只是成绩好才有奖。这对其他多数同学来说是很大的鼓励。”
“如果一个孩子的分数比别人低了一些,却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人格特质,或更好的合作能力,或更佳的人缘等,老师就会很希望这位学生能得到实质的奖励。”女儿坐在我旁边,若有所思地讲着,“我希望把这些为数不多,但能让孩子们很开心的奖金,给予真正合适与需要的学生。”
后来,女儿拿到了三十欧元的奖金,原因不是如她所想象的是某一科目的进步奖,而是因为师长们公认她很有智慧、有领袖能力、人缘好。
人缘好就能拿奖学金,这在从前的我看来,绝对是无法想象的,但现在我可以理解了,何必用成绩捆住孩子?快乐、合群、兴趣等,都可以是“优秀”的标准。华人父母总是喜欢紧盯孩子的成绩,现在,孩子似乎在“教导”我们说:小心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