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做父母:8.9分奥斯卡神片,教孩子在绝望中坚强
文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每周日“精品推荐”栏目
分享全球创新教育优质资源与精选案例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
在遥远的黎巴嫩,鲁米耶法院上,有个12岁的男孩,站在法庭上,目光如炬:
法官问:“赞恩,你要起诉谁?” 男孩说:“我想起诉我父母。”
法官继续问:“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男孩答,“因为生了我。”
(他们给了我生命,却不曾给过我家)
这是《何以为家》的一个片段,在中国内地译名定为《何以为家》之前,电影另有其名——“伽百农”。这个词原是圣经中一个神圣之地,是被神遗忘的地方,在阿拉伯语里名为“混乱”。
而故事就发生在战火纷飞的黎巴嫩的贫民窟,这里的房屋如同蝼蚁的巢穴,密集而破败,住满了三教九流的人:贩毒者、流氓、人贩子、妓女……
《何以为家》去年9月在黎巴嫩上映,入围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今年4月29日终于被引进内地,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9分。
从海报封面来看,这是一部儿童主题的电影。但它却被划分为了R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监护陪伴才能观看。这似乎并不是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因为在电影里充斥着脏话、暴力以及制作毒品等“儿童不宜”的情节。
但这却是2019年最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去电影院看的一部电影。
电影里的情节并不只是艺术创作,而是现实世界。当我们的孩子衣食无忧,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时,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这些“少儿不宜”的情节,正发生在另一些孩子的身上。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复联热议未退,和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看这部关于黎巴嫩12岁男孩的“灾难片”,体验另一种英雄主义也是很好的选择。
1.生下我为何不养我
赞恩是整部电影的主人公,也就是一开始控诉父母的小男孩。
他们一家人都是难民,生活在贫民窟。
赞恩没有身份,更没有生日。
甚至连年龄都是医生通过乳牙状况推断出来,“大概12岁左右。”
赞恩的父母没有工作,即使日子过得艰难,仍不停地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赞恩和兄弟姐妹7人只能挤在连一张床都放不下的破阁楼里。
家里很穷,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开灯,只能点蜡烛;
每个孩子,每天只能用一壶水,不能超标;
赞恩浑身永远都是脏兮兮的,身上总有一股尿骚味。
家中没有一个孩子是以爱之名诞生的,他们不过是父母用来谋生获利的工具。
赞恩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抽烟,满嘴的脏话,超乎年龄的社会化,在其他大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
赞恩从小就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他要卖果汁,给杂货铺打工,当工作时看到别的孩子坐上校车开开心心地上学时,赞恩只能艳羡地看着校车开走,还要回家帮父母制毒。
赞恩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虽然不快乐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他唯一的快乐,就是和11岁的妹妹,在天台上把一个烂铁皮桶当乐器。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11岁的妹妹来例假,他平静地为妹妹清洗血裤,并警告她不要告诉父母,他承诺会带着妹妹走,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可是纸包不住火,当他看到年幼的妹妹被夹在这些油腻的成年人中,被他们当做商品一样谈论,仅仅是8只鸡,妹妹就被父母送给了房东当老婆。
赞恩下定决心要把妹妹带走,和大巴司机确定好了发车时间,准备好了钱。可当他回到家,却发现妹妹要被父母送走。年幼的他根本无力和成年人强壮的体格抗衡,他只能看着妹妹被抓走。
几个月后,妹妹因为怀孕大出血,没有身份证被医院拒收。最终死在了医院门口。
赞恩终于崩溃了,他在房东的肚子上捅了一刀,被送进了监狱,这才有了开头的那段对话。
他恨父母,而最爱的小妹妹的离开让他彻底崩溃,他大声地控诉:“养不了我,你们为什么还要生下我?”
赞恩给一档电视节目拨打热线电话时,说道,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养的。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我像一堆腐烂的肉。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2.贫穷才是悲剧的根源
妹妹的血债换来了赞恩的入狱。而最后促使他愤然状告父母的不仅仅是因为妹妹的死、他从小遭受的谩骂,而是因为母亲来探视时,激动地告诉赞恩,妹妹又回来了。
所谓的回来,是母亲又再次怀孕了。
这一刻,赞恩终于知道,如果没有任何改变,在这地狱里降临的生命只能陷入永无止境的劫难中,他终于决定站出来。
面对赞恩的控诉,法官的谴责,妈妈说:“我这一生都是奴隶,如果你换成我,你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爸爸说:“我也是这样出生,这样长大的,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房东说:“我身边的女性家人都是在这个年纪嫁人生孩子,是她自己命不好。”
在这部电影里,加害者也曾经是受害者,他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动荡的社会中被命运鞭打,可是挣扎到最后,他们发现找不到任何可以逃脱命运的方法,最后只能无奈接受命运套在身上的枷锁,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也重蹈覆辙。
你能简单地责怪他们吗?
惨剧的发生从来就不仅仅是个人原因,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承担的责任,是贫穷让人无力反抗命运,无力阻止悲剧重演。
3.在绝境中艰难求生
在妹妹被父母卖给房东后,赞恩一个人离家,开始了飘荡的生活。
没钱没食物,途中幸好被一名黑人女工接纳,她是非法移民,还有一个尚未断奶同样是黑户的儿子尤纳斯。
一天她为了去黑市搞身份证而被抓走,留下身无分文的小赞恩和嗷嗷待哺的尤纳斯。
没有钱,一个12岁的小男孩和小婴儿该如何生存?
尤纳斯没有牛奶喝而大哭时,赞恩把冰块和白砂糖混合做成“甜品”让尤纳斯止住哭泣;
没有钱买肉,赞恩就尝试用自制的绳索套住公鸡,最后在菜市场捡回没人要的死鱼,两人吃得津津有味;
抱着尤纳斯走路太费劲,他就抢了路边小孩的滑板,把尤纳斯放在桶里拖着走;
没有粮食,他就冒充叙利亚难民去药房排队领救济粮,撒起谎来面不改色。
可是赞恩能吃苦,不代表尤纳斯也可以。尤纳斯只是个小婴儿,吃不饱喝不足就会大哭大闹。
他假借给妹妹买药的名义,去药房买了制毒需要的药品曲马多剂,兑成药水一口1000元卖给路边的行人。
有了稳定的收入,赞恩的眼里开始充满希望,他想带着尤纳斯移民。
赞恩趴在床上问尤纳斯:“你想去哪?土耳其还是瑞典?”的时候,好像一束光打在了他们灰色的世界里。
然而这部电影拒绝用艺术粉饰现实的悲惨。
赞恩居住的房子到期,房东把他俩赶到大街上,两人没了栖身之所。雪上加霜的是,赞恩藏在床头栏杆的钱因为门被锁住,再也拿不出来了。
赞恩曾经满怀希望,可是现实却让他一次次受挫。他想保护尤纳斯,可是就像当初他无力保护妹妹一样,他拼尽全力生活,最后却绝望地发现他也养不活尤纳斯,只能以400美元的价格将尤纳斯卖给了一个男人。
他想,也许尤纳斯会遇到一个好人家吃得饱穿得暖,不用再跟着自己流浪街头吃苦。
多令人讽刺,当初他的父母也是出于这样的理由将妹妹嫁给了房东。赞恩那时是受害者,而这次他却也做出了和父母一样的选择。
4.这不是电影,而是真实世界
这部电影的拍摄只用了6个月,但是导演娜丁和另外两位编剧却花了足足三年的时间去监狱、法庭、贫民窟做调查。
2015年9月2日,一具俯卧在海滩上的叙利亚小男孩尸体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样也触动了导演娜丁的内心。她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看到那张照片的心情:“如果这个孩子能说话,他会说些什么?”
这是激发了娜丁想拍这部片子的原因之一。难民儿童问题从来不是一天两天,不论是在叙利亚还是黎巴嫩,有成千上万的孩子每天都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她想用镜头记录下这些人真实存在的生活。
在拍摄过程,所有演员都不是专业的演员,他们演的就是真实的生活,甚至也没有任何布景、灯光、道具,电影里呈现的所有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的。
而这恰恰证明了,在电影里看起来所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我们和平地区生活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都不是戏剧化的电影,而是每天都发生在世界其他角落的真实日常。
我们身处于和平的国家,也许大多数的孩子对于赞恩所经历的一切无法感同身受,但是赞恩身处逆境之中却很少轻言放弃,他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在绝境中创造生机,在赞恩身上,这样在逆境中不言放弃的精神,就是“逆商”高的体现,这是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习的。
5.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情
人的个性就像弹簧:在逆境中,有的人能很快恢复,积极面对;有的人却深陷其中,难以释怀。
我们说个性像弹簧,这个弹簧在面对逆境时能不能复原,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逆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英文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
而往往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很快从失败中爬起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其实就是需要培养孩子在逆境中的韧性。
我们都知道芬兰的教育全球领先,而这个以“成功”著称的国家,却致力于把“失败教育”渗透到芬兰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认为,“大多数学校只教育孩子避免失败,必须成功,却从未想过,成功和失败从不对立。”
(2017年全球“失败指数排行榜”)
芬兰的孩子从4、5岁就开始滑雪,他们的第一堂滑雪课就是练习跌倒,他们希望孩子先搞清楚一点: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跌倒之后如何爬起来的正确姿势,更学到了对整个人生而言都非常宝贵的一课——人生就像滑雪,充满意外和挫折,跌倒很正常,只要勇敢地爬起来,就好了。
在芬兰这样的“失败教育”会一直持续到高年级,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用一个极端去击碎另一个极端——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迷恋成功学,适时地让孩子主动尝点小失败,才能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积极试错,从而收获更多可能性。
我们都希望未来世界上像赞恩一样的难民儿童能够越来越少,但是赞恩在逆境中展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却应该被我们长久地铭记。
虽然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一帆风顺,可人生若是戏剧,我们也不是能决定剧情走向的编剧,身为家长,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未雨绸缪,若孩子有一天会面临困难,他也可以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
看完《何以为家》,走出电影院,我神情恍惚,有些悲伤。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有资格做父母,但是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残酷。
一部奥斯卡炸裂神片,带给我们多元文化视角的思考,更让我们的孩子,看到一个在绝望中坚强求生的同龄人案例后,有所感悟。这是年度最值得和孩子一起去看,一起讨论的电影。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入群享福利丨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家长群,每周可获取影单书单、公开课与世界名校学习资源等资源福利,感兴趣的家长抓紧时间进群!️最近分享的资源包括:BBC自然纪录片、哈佛大学五尺书架经典书单、艺术启蒙纪录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