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这样的“超前学习”我为何不反对:数学其实是最文艺的学科
文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学院君说:数学,是孩子们容易拉开差距的一门学科,也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科目,焦虑大体有三:运算较慢会不会限制孩子数学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应用能力?对于这些问题,建议暑假期间,我们给自己和孩子一些”留白时间”,回到原点,重新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分享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下学期则向寻找数学学习内驱力的9-12岁孩子推荐《巧用数学思维系列》(点击查看)。
不擅长计算的数学家
少年商学院联合创始人兼教研总监Evan老师曾分享过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时的经历。每次AA制吃饭结账的时候,朋友都会让他来计算每人应该花多少钱。大家认为Evan老师是学数学的,应该非常擅长心算才对,但这个时候,他都会主动投降,“因为我确实不擅长心算。我会掏出计算器,直接按一按。”他说
Evan老师本以为,只有他在计算方面比较异类。但是他在时,发现周围的很多学霸,也都不太擅长心算。不管什么时候,大家都会掏出计算器。工作的时候,周围也几乎没有人心算,都是借助电脑或计算器来计算。
其实,很多极为优秀的数学家、科学家也不擅长计算,并且这个人数不在少数。例如,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做客央视的演讲节目《开讲啦》时,被现场学生一个关于计算的问题问倒了,丘教授就直言不讳说,他确实不擅长计算。
在数学界,有些定理要经过几百年漫长光阴才能被证明出来,期间有无数数学家终其一生都在研究某一个定理,少数人到最后如愿以偿地解开了谜团,扬名立万,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快速找到答案,而是因为他们有绝不放弃的执着。
孩子的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但如果一味追求孩子的“算术能力”,通过训练让孩子的计算速度得到提升,也不意味着孩子的数学就非常好,反而容易导致孩子越来越不习惯去思考。
这里的“算术能力”指的是能够快速计算、能够按照某种题型解答应用题和擅长解答数学谜题,这不等同于“数学能力”。能对未知问题提出思考解答,即使无法找到答案,也能想出各种解决方法的能力,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能力。
为何太多美国孩子数学成绩平平,
但却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数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孩子是怎么学习数学的。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不是说美国的数学很简单吗?”确实,要论数学平均水平,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不是一个量级。但这常被国内一些家长质疑“太过简单”的美国数学教育,却更有利于天才和精英脱颖而出,这才是美国常出大牛科学家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美国学生的数学一点都不简单!美国的学校,会“给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而给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
首先,先说“美国给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在美国,基本每间正规高中,对于高中毕业生的数学水平有最基本的要求,达到要求才准毕业。这个标准大概是会算简单的三角函数就可以了。这种低要求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99%的学生(99%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可能更高)的数学都停留在“生活勉强可以自理”的水平上。按这种标准来看,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确实是“太过简单”。
但是,做微积分就像解四则运算一样简单的,在美国学校里也大有人在。这就是美国“给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
以高中为例,对于一些数学爱好者,部分学校会提供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大学预修课程)。以数学为例,高中最高级的 AP课程,叫做BC微积分,教材也不是统一的,AP的任课老师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教材,这是其中一本课本:
(Calculus 5e,by James Stewart。微积分,美国大学普遍使用的教材)
学生的任务是把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学得通通透透。值得注意的是,只要你前面的课程成绩都好,你几年级修这个课是没有限制的。有位俄裔的美国学生,他修此门课程时才上十年级(相当于我们高一),最后这门课的成绩是A+,这意味着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在95分以上,可谓是“热爱数学的天才”,后来,这个学生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修读材料科学专业。
所以,可能论数学物理的平均水平,美国学生确实远远不如中国学生,但是谈到“给天才的教育”时,“美国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根本是个伪命题。
(《心灵捕手》描写了一个在麻省理工学院里工作的清洁工,如何凭借自身卓越的数学天赋实现人生逆袭)
三个建议,激发孩子内驱力
这样的超前学习方法多多益善
分享了这么多之后,大家可能会很关心,那该如何培养孩子真正的数学能力呢?
1、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停止背诵数学。
看到这四个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非常出乎意料——数学也能背诵的吗?其实很多孩子学数学都是死记公式和解法。但越是尝试死记公式和解法,越是无法学好数学,然后就会变成一个死循环,觉得数学非常无聊,讨厌数学。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逻辑能力。无论数字、图形、函数、方程、向量、数列等等,都是用来培养逻辑思考的工具而已,而逻辑思维锻炼,只能靠我们用大脑去完成。对那些似懂非懂的学问,如果你从头到尾只打算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那就等于在拒绝思考。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父母们需要相信,数学力是任何孩子与生俱有的一种能力,数学学不好的人,并不是因为没有数学的天分,而是因为用了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数学,所以越努力越没有兴趣,越不愿意学数学。
2、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发现数学之美。
其实,数学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学科,“生活中我们熟悉的所有关于美的感觉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华盛顿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格雷格·纳尔逊教授认为:“孩子是天生的数学家,但是他们会不会爱上数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也取决于他们天生的数学思维能否被激发。”在美国,有个课程是“数学之旅”,目的是让孩子在课堂外寻找数学之美,重新发现藏在身边的数学。“数学之旅”可以量身定做,让任何年龄、各种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它的范围和目标可以是不同的,它可以包含特定的主题或更普遍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利用任何地方——比如说,从购物中心到社区街道,从公园、博物馆、动物园到市中心等等。任何能安全走动的空间都可以。
在华盛顿特区,学生们可以用他们的数学技能来讨论建筑元素,比如,赫什霍恩博物馆的曲线为什么看起来如此吸引人?在二战纪念广场里,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对称?斐波那契数列会出现在国家花园的哪里?杰弗逊大道上太阳系航行模型的规模是多少?
又比如,一些学生想参观新装修的国家美术馆东楼,这是一个2D和3D几何图形、图案和手工艺品的宝库。那么,学生们能否在没有卷尺的情况下,计算或估计它的八角形电梯或三角形楼梯间的体积?
还有一些学生会关注其他问题:考虑到地图的规模,从雕塑花园到Shake Shack的最短路线是什么?这条路是独一无二的吗?欧几里得几何中的距离相同吗?以最快的速度走路,到那里需要多长时间?有时间拿点吃的并按时回到车上吗?
通过“数学之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结合实际尝试一下“用数学视角看生活”是怎样一种神奇体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给大家推荐一部视频短片,强烈建议您和孩子一起感受,点击下方即可播放:
生活从不缺少美,更不缺少数学的美。这一短片的导演是法国两位摄影师,他是我们常说的T型人才,平日里他们会写各种数学程序,做些小图片(如圆形的原理、如何测量角度等)玩玩。“为什么不把这些数学公式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当两个技术大牛不再满意制作虚拟图像,这一短片便出现了。
“生活中我们熟悉的所有关于美的感觉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可以计算旋转螺旋的运动方程式,它的最高点在哪里、最高速度是多少,数学可以描述一个放大镜在不同的距离放大事物的不同比例等等。找到数学学习内驱力的孩子会懂得:其实数学是世界上最文艺的学科。
3、给孩子一个学数学的态度,培养孩子生活中多思考“为什么”的习惯。
这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习任何学科的起点。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如何随时随地训练孩子数学思维的吧。
有一个小女孩和爸爸去游乐场,拍了5张照片,可是,这些照片没有次序。现在,就让孩子挑战一下:按照事情发生的经过,给照片排序。
第一眼看到这题目,大家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但其实,只要仔细观察照片,抓住细节,找出问题的关键,就能一步步得出答案。
先分析每张照片的内容,分别是“把玩偶放进后车厢”、“在女孩脸上画蝴蝶”、“在售票处买票”、“女孩在吃饭”、“女孩抱着恐龙玩偶”。分析完就可以找出第一张图了,既然是去游乐场,那么肯定是先去售票处买票。
第一张找到之后,最后一张也很容易,我们可以看到爸爸正在把玩偶放进后车厢,这应该是准备离开游乐场了,所以这就是最后一张。
同时,我们要留意照片的两个细节:女孩离开时,比一开始多了一个恐龙玩偶,脸上还多了一个蝴蝶花纹。除了第一张,每张照片女孩脸上都有花纹,那么“在女孩脸上画蝴蝶”的照片肯定是第二张。
剩下的两张分别是“女孩在吃饭”、“女孩抱着恐龙玩偶”。那么哪一张在前面呢?可以推测,女孩刚来游乐场的时候没有恐龙,所以是女孩先玩游戏赢了恐龙玩偶,然后和恐龙玩偶一起吃饭,这个顺序才显得比较合理。
经过这个分析的过程,可以让孩子逐步发现线索、解决问题,很好地锻炼了孩子逻辑推理的能力。这道逻辑推理题来自于美国的一本数学启蒙绘本《猜顺序》(Guess the order)。
再给父母们推荐一个平常就能用的方法,给孩子一个陌生的机器或者玩具,然后再配上一本说明书,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研究、思考。即使擅长数学的人,在操作无法靠直觉理解的机器时,也会靠着研究说明书,彻底了解其整个的功能。这是一个非常不错,并且非常有趣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
不夸张地说,很多孩子有着非常棒的数学思维与潜能,但却被家长或老师的着急,给抑制甚至扼杀了。所以,各位父母不要急功近利,被一些舆论胁迫,被无穷尽的辅导班绑架——多给孩子留出一点思考的时间,让孩子从生活中去体会数学之美,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养成思考“为什么”的习惯。
少年商学院2018秋季学期《巧用数学思维系列》,推荐给9-12岁青少年,最好的跨学科项目制数学思维课程。包括12周视频直播课程以及12次创新实践挑战,从数字魔力,到逻辑扩展,再到决策力培养,让孩子真正理解数学并学以致用,激发好奇心与创造力,找到内在学习动力。现在新学期课程正限时特惠中,仅剩2天,欲报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