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 少年商学院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点击上图了解名校通识音频课

《给孩子的世界名画鉴赏课》)

编辑|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国内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去年曾传出“美术计入中考成绩,通过一定级别方可报考志愿和第一批次录取学校”新闻,一些省市也开始试点。这启发了越来越多家长从生活中给孩子艺术启蒙。

如何做?前天晚上,少年商学院邀请到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东叔开讲,他结合自身23年从艺生涯,15年艺术教育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观看公开课回放。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东叔也是少年商学院特约讲师,最近为6-13岁热爱艺术的少年,开了一档音频课程——《给孩子的世界名画鉴赏课》(共18讲),他将详细地讲述了该怎么去欣赏名画,包括构图色彩,更包括名画背后的小故事,让孩子下一次去博物馆不再走马观花,而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而本文就挑选了6个在全世界知名度都相当高的艺术品,各分享4个细节,孩子掌握后就能像大收藏家一样谈论这些画作,真正点燃对艺术的兴趣。

维米尔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1、维米尔在生前虽曾为人所知,却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正当年少力强之时,却又溘然长逝,只活了43 岁。

2、珍珠是维米尔绘画中爱用的道具。少女穿着粗布麻衣却戴着高贵的珍珠,体现了人真正的高贵,一种生于内心的,甚于身份地位与金钱的高贵。

3、维米尔经常采用漫射自然光。这种自然光紧贴生活,毫无距离,给人们一种极为亲近的感觉。这个也是画中少女让大家没有隔阂的主要原因。

4、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尘,她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凝视着我们。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梅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大卫》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1、当时,多数艺术家更欣赏圣经故事中,大卫割下敌人头颅的胜利瞬间,而米开朗琪罗另辟蹊径,选择雕刻大卫预备投石对敌的紧张瞬间

2、雕塑大卫的这块石头本身就是传奇。在米开朗琪罗雕刻之前,达芬奇和波提切利都看过,最后都放弃,因为石头太长,不好进行雕塑。

3、从《大卫》诞生起就成为每一个艺术家研究的对象——连达·芬奇、拉斐尔二位都不能免俗,他们二位都为《大卫》画过素描,进行研究。

4、“桃心瞳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新兴雕刻技法。其目的是为了模拟带高光的瞳孔,让雕塑的眼睛显得有神,更接近自然场景的观感。

丢勒(13岁)

《13岁自画像》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1、丢勒是西方绘画史上第一个一生执着于自画像的画家。

2、自画像需要用到铅笔,其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1792年,他在维也纳成立了自己的铅笔厂,直到今天,这家铅笔厂还在运作。

3、1515,葡萄牙国王想把一头犀牛作为礼物送给教皇。但不幸的是,犀牛过海的时候遇到风暴被淹死了。没有见过犀牛的丢勒,靠别人的叙述创作出《犀牛》,和真的犀牛相差无几。别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一切依靠数学。

4、《13岁自画像》中人物的肌肉、骨骼、头发、手和胳膊的比例,体现出他对解剖学的掌握和了解。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1、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的一生中拥有更多的爱护和安全感,所以更多了一份天真与明朗。

2、这幅画曾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乱惨遭破坏,丢失多年,1954年才偶然被人在一建筑物的地下室中发现。至此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

3、拉斐尔在过去创作时,总是极力追求幸福、完美无缺、更多地展现母亲和情人精神气质和形象的圣母。但在这幅圣母像中,他站在更高的起点,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4、在画中趴着的两位小天使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天真的童心跃然画上。他们的原型是拉斐尔家对面面包房的面包师傅的两个儿子,每天都到他家玩,拉斐尔非常喜欢他们,于是把他们画在画像里。

塞尚

玩牌者》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1、塞尚一共画过5幅《玩牌者》。每幅作品画面都会有略微不同,以此来研究画作在不同环境下的效果。

2、《玩牌者》系列中的其他4幅都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唯一被私人藏家收藏的《玩牌者》被认为是该系列中“最阴暗”的一幅。该幅作品曾是希腊船王乔治·艾米比利克斯的私人收藏,他很少将作品出借。

3、画面上两位面无表情的玩牌者分别是园丁宝林·宝莱特和农民皮雷·亚力山卓,他们都是塞尚在普罗旺斯的老乡。

4、保罗·塞尚曾说,“以一枚苹果,我就能震慑全巴黎。”苹果在塞尚画中反复出场,他对苹果的疯狂爱恋,就像凡·高对向日葵,莫奈对睡莲,德加对芭蕾女演员。

伍德

《美国哥特式》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1、画中木房子的建筑风格是维多利亚哥特式的简化版本,这在当时的美国乡村十分流行,作品也因此得名。

2、虽然在画中两人很亲近,但实际上两个人物形象是在不同场合下完成,最后拼合在这幅作品里的。

3、他们的脸,尤其是女人的脸,就像哥特式建筑尖尖的屋顶一样,被变薄和拉长,造成一种阴沉沉的气氛。木屋的门窗都是关闭的,在这样晴朗的天气中也显得十分反常。

4、关于这幅画中的喜剧色彩,伍德给出了一个看起来矛盾的说法:“它充满了讽刺,因为任何现实之下都会有讽刺。”而正是这种模糊与矛盾让这幅作品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文化符号,也让它被世人不厌其烦地模仿和复制。

……

更系统地开启艺术鉴赏之路,推荐世界名校通识音频课——《给孩子的世界名画鉴赏课》,挑选世界艺术史上经典的18幅作品,以故事和问题为导向,深入浅出带孩子发现画作中不为人知的奥秘。点击下图,即可查看。

孩子学艺术,掌握这些细节就能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每节课会讲授一些鉴赏画作的技巧和门道,而除了绘画本身,还会讲历史、讲政治、讲宗教,把艺术家和名画所处的年代背景和历史打通介绍,让孩子真正看懂名画,了解背后的人文历史。无论是否有计划要去欧美国家读书或者旅游,这档音频都会是孩子认识世界,探寻各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点击此处亦可订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