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四点的伦敦吗:英国人这样培养孩子的“韧劲”
整理自前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官员
May Huang黄湘雯2018年3月27日
在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公开课的分享
培养Future-ready的孩子
非常高兴作为嘉宾,为少年商学院的家长们做分享。我之前是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工作,目前搬到了伦敦,在英国教育周刊工作。基于过去十几年工作的关系,我对于英国的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今天也不敢说和大家分享,我们只是交流。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要不要学奥数?”“我孩子要不要学钢琴”……其实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我还是建议,我们作为家长,格局,要站得更高。
在英国有一个蛮常用的词,叫Future-ready,寓意培养孩子要让他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这个世界日新月异,信息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作为家长,我们得先有一个心态上的建设,就是,我们虽然是家长,虽然是大人,但一定要对孩子的世界,无论是他现在的世界,还是未来的世界,抱有敬畏之心,意识到自己并非全能,如此,我们就会用心专注在孩子必备的能力上。
而在我看来,有两类素质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尽早修炼的,一个是独立——思辨能力和生活能力上的独立,这个我之前在少商做过分享,点击此处即可阅读。另一个是强大——内心的强大。
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会不断面临一些困难、一些挫折,除了孩子自己去体会或者克服,没有别的办法。坚韧的毅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我和家长相处过程中,我也发现,毅力这项东西,某种层面上,真的决定孩子是否能够走到最后。有了毅力,孩子就更有勇气和能力去构建一个更丰富的自我的精神世界。
具体该如何提升孩子的坚毅力?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
伦敦政经里熬夜的孩子
很多的家长问到,小孩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去,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非常棒,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见所闻。
我目前的办公室就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附近,这是英国最好的五所大学之一,当你有机会进入到伦敦政经图书馆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有的在里面熬夜,带着睡袋在图书馆里面,实在困得不行,就睡一下。他们非常执着地做着自己的研究,在读书,甚至通宵达旦做自己的论文写作……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图书馆)
所以,我想说,当我们责怪孩子不知道坚持时,我们是否真的陪孩子一起发现了他们的兴趣所在?之所以在顶级大学里面,孩子们能够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付出100%,甚至200%的努力,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他们真心热爱,真心希望自己在这个领域有所建设。
我家的孩子在过去一年当中,只用一个学期,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居然学会了爵士鼓,和她一起学的小朋友,到目前只能打基本的节奏,但她已经可以用爵士鼓来打单支爵士鼓的曲子,可以上台表演,甚至可以在交响乐团去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兴趣真的是她最好的老师,爵士鼓是她学的第三门乐器了,她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能在交响乐团里担任一席之地,而爵士鼓又是交响乐团节奏的灵魂,她就觉得,“这件事情挺酷。”于是每一天,晚饭前半小时或者后半小时,几乎没有间断地练习整整半年的时间,这才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坚持是一种习惯
说到这里,有一些家长可能会问,孩子就是坚持不下来,即使是他感兴趣的事情,该怎么办?
一般的做法呢,是鼓励——每个人都喜欢听鼓励的话,但我觉得,鼓励多了也不一定管用,我自己的经验是,陪伴孩子一起去看看困难是什么,一起来分析到底应该怎么做。而平常,也要注意设置一些“关卡”,让他们去领悟、感受坚持的魅力。
我们的孩子这一代,受到的挫折相对来讲比较少,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各方面都非常好,因此,体育训练,就成了一种绝佳的补充教育。
我女儿一直在打羽毛球,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带她一次打羽毛球比赛,她当天打了9场比赛,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很艰难的一天,第8场的时候她打赢了,但第9场她也必须赢,才能作为小组出线。
她下场对我说,“太累了,不打了。”
我就说,“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就不打了,好好吃一顿,今天挺累,我们回家。另外一个,是就坚持一下,再打赢一场,明天可以接着打球。”
她听了之后,拿着毛巾捂着自己的眼睛,她当时疲劳到真的想哭了,但是过了一会儿,她自己跑去更衣室,换了一身球衣,过来说,干脆打完吧。
这个过程,我们没有给她任何压力,如果你放弃,我也接受,你往前走一步,我也接受,但两个选择,就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小朋友非常厉害,他们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和判断的。
经常创造这样的场景给孩子,家长从中做适当的引导就行。
在英国,还有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叫做“爱丁堡公爵计划”,这个计划会鼓励青少年坚持去做一件事情。
大家可能会很好奇,到底要坚持做什么样的事情,抱歉,这个计划根本没有规定,只要你想坚持,你可以坚持。具体规则是什么呢?如果你已经年满16岁,希望去拿“爱丁堡公爵计划”的金奖,就要在过去6个月里,过去12个月里,过去18个月内,分别坚持不同的东西,可以坚持爬山,可以坚持学一门外语,可以坚持学一个乐器,你可以坚持去做一项体育运动……
无论你坚持什么都没有关系,老师会协助你去记录你所坚持的小时数,最后真正得奖者会去白金汉宫接受皇室的颁奖。(点此查看爱丁堡公爵奖详情)
比如我知道的有些英国私校的孩子,他们会在18个月内,去为慈善的商店进行义工工作。还有一些孩子,比如我自己的孩子,会在过去一年当中,在他们学校里面担任羽毛球的教练,或者是她坚持了半年以上的体育运动……
坚持是一种习惯,是需要培养的。我只想提一点,建议家长们能够去思考什么样的载体,什么样的活动或者内容,能够让孩子去坚持。这需要我们花一点小心思,去设计,去安排的。
严格控制孩子做作业的时间
坚毅力背后,往往还藏着另一个能力——自制力。比如“不能很好地安排作业跟玩乐的时间”——类似的问题,就让很多朋友非常闹心。
我个人觉得,自控能力其实是和我们非常早期的,特别是一年级和三年级的阶段,家长与孩子们的培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换而言之,就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会为日后各种进展打下基础非常良好的行为。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我和孩子相处过程中,其实有一些非常巧妙的事情。小学1-3年级过程中,我们有一个约定,要在1小时内完成所有的东西——所有的学习、作业等等,因为每天8点之后,我就会和她一起聊天、一起读书。
所以,7点到8点的过程,她都会按照我们的约定,把自己要完成的作业什么的,无论老师留什么样的东西,尽可能地自己完成,完不成的就算了,我也不太强求。我始终认为,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任务时,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从小就该掌握的行为习惯。
这样的约定一直持续到五年级,六年级是小升初,我也在国内,也体会到功课任务非常重,就约定两个小时,每天晚上两个小时之后就不管学习的事情,这个约定也延展到每一个周末。两天周末的时间,只有半天留下来写作业,其它的时间要做其它更好玩的事情,因为当时是在练习羽毛球,要去打球、学钢琴,还要半天出去玩等等,把时间安排得非常密。
这个时间安排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其实只有半天的时间来写作业,或是每天晚上只有1小时、2小时的时间,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事情。在小小年纪时,1-3年级时,即使完不成也无所谓,也没有给她太大的压力,反而觉得一直到现在,我会看到我的孩子会为一个考试,或者为一个项目,或者为一个什么活动,做非常详细的时间安排计划,这也是时间管理上的问题,一个解决方法。
我经常会接触到家长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沉溺于游戏的,我们家也打游戏,爸爸妈妈和我们家的孩子一起打游戏,但这里也有一个时间管理的概念,小小年纪时,不管看电视或是打游戏,我们大概就是15分钟-20分钟,到点之后,就关掉,要做更有意思的事情,无论是读书或是我们一起讲故事,或是长大一点一起打球或是一起踏青等等。
我们陪伴的时间,根本没有允许她能够长时间在家里打游戏。所以,我也在想,家长们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留太多毫无意义的时间给到孩子们,特别是他们非常年幼的时候,无从判断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能够尽到陪伴的责任,等他们慢慢长大以后,是否介绍更加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做?这些是值得家长们反思的。
恰当的时候给孩子恰当的支持
几个月前,微信朋友圈非常流行一个10万+的帖,说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陪到着急生气,要去搭一个心脏支架什么的,不断生气,隔壁又传到家长的怒吼……
看完后,我就想问,家长的角色是什么?是嘘寒问暖,还是陪写作业?还是给钱支持你,帮你做好一切的决定?其实这只是我们一部分的角色,或者可以这么说,这不是一个家长真正应该承担的角色。
在我过往经历过程中,我没有陪孩子过多写作业,可能我有一点甩手掌柜,但我的原则是,我们各司其职,你的责任,你就应该去承担,我的责任,我就来承担。
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我们家长的角色和责任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在恰当的时间提供恰当的支持。
当孩子非常小的时候,我给自己的定义就是尽最大的可能陪伴她,事实上,我们会一起打游戏,大家能够知道的游戏机,在我们家都有,我们会一起周末出游,一起去打球,一起去读书,一起做很多的事情。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会和我们进行一些交流,比如小学阶段,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阶段,每天至少20分钟的有效沟通,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并不是问要不要喝水、吃饭,冷或者热,这些不是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更多是涉及到心灵上的交流,我会问她,今天在学校里面发生什么事情,她可能会和我分享,老师讲什么,同学之间的小故事等等。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案例分析,我们会就一个小小故事,原来这件事情怎么样,那件事情怎么样,重复沟通中,传递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给到孩子们。
当孩子再长大一些,我个人就会觉得,如何恰当地去提供建议和给予孩子一些机会,非常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孩子选择学习一个新的乐器时,我会怎么向她建议,或是她的暑假,我会建议她说,我们要不要利用暑假的时间进行短期的实习,这个实习是正儿八经在人家的机构里面实习的,甚至我还为她寻找过一个基因技术的研究营,这也是配合她对生物化学的热爱等等。
等到孩子更大一点,我们家的孩子已经18岁,这个阶段,我们的关系基本上就是朋友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思想的碰撞才是这个年龄最需要的东西,因为她已经不需要我关心她读书怎么样——我们在家很少问这样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昨天晚上,我们还讨论了以前非常流行的一个偶像练习生,讨论这个现象以及这个行业的发展,聊了大概超过40分钟左右,我觉得非常好,给我非常大的启发,看到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到底喜欢什么。
从长辈与孩子,到朋友关系
最后,我想和朋友们分享我心底的几句话: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教育时,请放下我们内心深处的功利心,它会让我们对结果过度注重,而忽略过程的美好。我不否认我自己也会有,但我慢慢已经消除这样的功利心。
孩子的考试成绩,我几乎都不过问,也不看,她的作业,我从来不会签字,也不会主动去修改,因为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讲,都是无关紧要的。最终的结果是孩子自己要去承担的。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的陪伴,我和她的有效沟通,我提供给她的一些信息和机会,以及我们在思想上的碰撞……不断构建我和她之间的母女关系,从长辈与孩子的关系,从孩子年幼、家长高高在上,已经过渡到一种朋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