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被虐幼童教会我们的:保护孩子需要这3把利剑 | 少年商学院

20个被虐幼童教会我们的:保护孩子需要这3把利剑

20个被虐幼童教会我们的:保护孩子需要这3把利剑

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识课

文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幼儿园虐童持续升级,昨天又有一所幼儿园被曝,真相尚未查明,我们不多做评论,但据未来网记者梳理,仅今年,引起媒体大幅报道的“幼儿园变虐儿园”事件,就将近20起:从用注射器故意扎伤孩子、两手拎孩子耳朵把孩子吊起来,到前阵子携程亲子园老师给孩子喂芥末……每一桩事件背后,起码都有一个让人心痛的幼童。

还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校园霸凌的话题成为全民热点,相比之下,“老师霸凌学生”的现象,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一直到前阵子,携程亲子园事件爆发,才终于出现了关于“发现/预防老师霸凌孩子”的广泛讨论。

但这些讨论却始终像一汪湖水,只有丢下去“虐童”这样的重磅新闻,才能荡起一些涟漪,很快又重归“平静”。其实,只要翻看数据,我们就会发现,身体上的、看得到的“虐童”,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更多孩子正经历着精神上的、无形的“霸凌”,沉默而焦急地等待着身边的人发现、拯救。

无形的霸凌

有一个数据触目惊心——《国际社会精神病学杂志》(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曾发表一个研究,关于对7所小学共116名老师的一次匿名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5%老师承认自己曾对学生有过霸凌的行为。考虑到虽然这是匿名调查,还是会有人撒谎,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这个数据起码告诉了我们两点:

其一,来自老师的霸凌,并不只存在于幼儿园,而广泛存在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里。

其二,这种霸凌,并不仅指“虐打”等身体上的看得见的霸凌,还包括那些无形的精神上的霸凌,如辱骂、冷暴力等。

来看看在美国被认定为“老师霸凌”的几个热门新闻:

Reddit用户Johnny Provolone,在毕业16年后写下当年自己的代数老师如何在班上花式嘲笑其代数水平:“又是我们的笨小孩”、“天啊天啊你又不明白”、“没搞错吧?我们今天又得为了你放慢进度”……帖子发出后,有近3万人跟帖说出了自己相似的经历;

在伊利诺伊州的Stevenson high school,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惩罚机制:他让每个未能通过考试的同学,站定在他圈定的地方,然后给全班其他同学每人发一个橡胶球,大家轮流把球丢到被惩罚者身上;

新泽西州教育顾问Sigal说,自己接触了大量学生,其中有不少人都曾经历过一个尴尬的场面:辅导员/班主任当着其父母的面,说,“我建议你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他就这个水平了。”

……

很多大人会把类似的场景,修饰为“我这是在教孩子”、“我这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这种说法,本质上,是对“管教”和“霸凌”边界的模糊——关于这两个词,美国educationworld.com做过明确的对比:

  • 教育者让孩子知道:我们在乎你。
  • 霸凌者让孩子知道:谁才是“大哥”。
  • 教育者教会孩子自我控制。
  • 霸凌者控制孩子。
  • 教育者会制定严格的目标。
  • 霸凌者会随意对孩子提出要求。
  • 教育者用幽默的方式纠正孩子的小错误。
  • 霸凌者用讽刺的语气激起孩子的愤怒和叛逆。
  • 教育者会私下对违反纪律的孩子提出忠告。
  • 霸凌者会公开羞辱违反纪律的孩子。
  • 教育者总是明智的。
  • 霸凌者动辄批评孩子。
  • 教育者会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进而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非常谨慎。
  • 霸凌者肆无忌惮地对孩子施压,经常通过发怒或威胁使孩子屈服。
  • 教育者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 霸凌者会惩罚失败的学生。
  • 教育者对事不对人。
  • 霸凌者会进行人身攻击。
  • 教育者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
  • 霸凌者会盲目对比不同的孩子。
  • 教育者对所有孩子都非常尊重。
  • 霸凌者让孩子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都值得尊重。
  • 教育者给孩子强调好的行为。
  • 霸凌者把差的行为作为反面教材。
  • 教育者是前瞻性的,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课室环境尽可能减少孩子违反纪律。
  • 霸凌者事后才会回应,他们会直接责怪孩子没有秩序。
  • 教育者会教导。
  • 霸凌者会羞辱。
  • 教育者对自己维持纪律的能力流露出自信。
  • 霸凌者几乎无法隐藏自己对孩子失去控制的恐惧。

20个被虐幼童教会我们的:保护孩子需要这3把利剑

诚然,身体上的霸凌最为致命,但精神上的霸凌同样严重。比起同伴之间的霸凌,来自大人的霸凌更可怕,因为孩子会默认这是合理的,这释放了两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当事人会认为“这是我的错”,同学们会认为“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人”。

霸凌之下,孩子即使毕业也可能走不出阴霾——据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学会主导的一项研究,童年时,被大人(老师或者家长等)霸凌过的孩子,长大后在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上,都出现了负面效应。另一项来自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则指出,童年经过霸凌的男性,成年后吸烟及罹患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的几率都会增加。

保护孩子免于霸凌的三把利剑

前几天,我们推荐了今年口碑之作《起跑线》(点此查看影评),其中谈到了最好的教育应是家、校、社会三位一体,这句话的其中一个意思,是家长万万不可觉得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搞定了——那只是一切的开始,我们要观察,要沟通,但具体而言,到底该怎么做?下面分享三把利剑。

第一把利剑:观察。

美国noodle.com总结过孩子可能受到霸凌的14个表征,是我们观察孩子时一份非常宝贵的比对清单:

  • 频繁头痛、恶心
  • 做噩梦,周一到周五持续做或者在周日晚上尤其明显 
  • 上学前哭闹或发脾气
  • 行为有很奇怪突兀的改变
  • 放学之后心情明显不好,在行为上直接表现出来
  • 开始自己嘲笑自己
  • 不想出门
  • 找借口不上学,说要呆在家
  • 不喜欢学校
  • 告诉我们,老师不喜欢自己
  • 抱怨自己总是被老师找茬儿
  • 抱怨自己被老师大声责骂
  • 抱怨自己被老师当众羞辱
  • 抱怨老师行为粗鲁、嘲笑或不尊重自己

第二把利剑:沟通。

如果我们发现了异样,如何打开孩子的心房?首先稳住情绪,过激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大事不好了”从而保持沉默,下面这两个问题很适合用来开场:

“我看前几天你好像都不是很想上学,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每到周日晚你好像心情就很差,有的时候还偷偷哭。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我在想是不是学校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但沟通的功夫要花在平时。

其一,创造一个可以开放交流的家庭环境。任何时候孩子都能自信表达自己的感受。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尝试和孩子分享我们一天中的苦与乐,问孩子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如果父母总是开放地把自己最艰难的经历,以及如何解决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孩子,孩子也会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并且乐于与我们分享。

其二,提醒孩子我们是父母,我们有能力保护他们。如果孩子被霸凌,对方还是某位有权威的大人,孩子很有可能会觉得非常难为情,这时,要积极倾听。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么解释:“这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反应,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或者分享一下当年我们自己或者朋友遭遇类似事情时的感受等,这能让孩子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如果孩子继续否认自己被霸凌,或者缄口不语,那就告诉孩子,我们这么想了解其想法的原因,告诉孩子,“我一定会站在你这边。”

告诉孩子,不愿意说也是正常的,比如:“我知道,有时候,人们不想承认自己被欺负,因为他们觉得这很丢脸,或者担心如果自己说出来了,就会受到更严重的霸凌。你这样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同时,我的责任是要确保你被公平对待。”

第三把利剑:直面老师。

noodle.com也提供了一份交涉清单:

  • 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孩子总说您不喜欢他,您觉得呢?”
  • 给老师解释的机会,即使我们已经不再相信老师,但换个角度,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整件事。
  • 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如“孩子自尊心强,不是说有错误不应该批评,但单独纠结比当众指出,效果会更好一些。”
  • 争取和校领导沟通,这能监督老师是否有按照我们的建议去执行。当然,如果性质严重,一定要立即告知校方,必要的话,第一时间报警。
  • 每次沟通后都保留信息文本或录音,包括日期。

20个被虐幼童教会我们的:保护孩子需要这3把利剑

童年时孩子经历的一切,都将成为他们身心的一部分。有一些伤害的确是偶发的,我们不必成为惊弓之鸟或草木皆兵,我甚至希望这份贴士,所有人永远用不上,但如果乌云真的来临,我们就是孩子最后的庇护所,那个时候的我们,必须做好了准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