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孩子“出柜”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 少年商学院

接受孩子“出柜”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接受孩子“出柜”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这是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第1217次分享,作者吴维宁是台湾“教育部”前政次秘书,后远嫁以色列成为幼教老师,现在是三个可爱女孩的妈妈,我们已获其授权。

 

我有一个邻居,和善热情,充满活力,她家中有六个女儿,家庭教育虽看起来自由开放,实则极重信仰和守规矩——她在特定节日禁食,压着六个女儿在家里做传统大扫除,甚至要求女儿的学校一起监督女儿遵守这些规定。

 

作为邻居,我们的交往算是频繁。在一次邻居妈妈们的深夜聚会上,大家聊到那阵子教养上的酸甜苦乐,邻居突然开口说,她有一个女儿,“出柜”了(学院君注:告诉别人你是同性恋、双性恋或泛性恋)

▋最痛苦的,是重新调整对女儿的认知

说到“出柜”两个字,她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我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反应。我向来支持多元成家,加上我的小孩年纪还小,没有性向问题,我其实无法理解她的痛苦与悲伤是从哪里而来,因此,我选择沉默。

 

“你现在心情如何?”、“你丈夫的接受度如何?”、“你以前有注意到什么吗?”、“她以前有交男朋友吗?”

 

虽然是一连串的问题,但我有注意到,大家的问题非常贴心且中性。

 

邻居说,这个出柜的女儿,已经离家七年,目前27岁,住在特拉维夫。其实在女儿初中时,她就有怀疑过,女儿没交过男朋友,总跟女生混在一起……但她选择不要开口谈这个议题。

那天女儿跟她和她老公表态时,她当场崩溃大哭,觉得无法面对她的女儿。

 

“我跟我女儿说,我很震惊,我不知怎么面对这个违反我信仰的事实,我需要时间消化。但我跟她说,我还是爱她的,我们哭成了一团……”

 

那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做妈妈的,需要开始重新调整她对女儿的认知,跟她的信仰。女儿坦承地告诉她,她从来没有喜欢过男生,但因为担心失去妈妈与爸爸的爱,担心他们会伤心、失望,所以没有开口。

在女儿当完兵后移居特拉维夫,在那个对于同性恋团体非常友善与支持的城市,她认识了更多与自己相同的人,听到了大家的故事,大家支持她跟父母“出柜”,要她相信父母对她的爱会超越一切。

 

“我现在接受了这个状况,对我而言,她还是我女儿,我希望她幸福快乐。”虽然是这样说,她还是继续掉眼泪,“不管别人怎么想,她都是我的女儿,但要接受小孩是不一样的人,真的不容易!”

接受孩子不一样,需要多大的勇气

而这么简单一句话,也把我震出我的思考本位,让我跳出那个“同性恋是进步还是不进步?”、“同性恋是美丽还是丑恶”、“喜欢同性是应该还是不应该”的价值判断框框,让我可以更人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邻居的痛苦,来自于孩子跟她不一样。这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在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每个父母都对于这个小孩有属于他们的期待:小孩“健康”、“正常”、“聪明美丽”、“以后出人头地”、“买房买车”……至少要念好书,找个工作,结婚生子——像自己一样。

 

而当父母发现小孩其实是跟他们不一样的时候,无论是先天性疾病,或是个性差异、气质不同,那种“我怎么会生出这种小孩”、“怎么这个小孩的个性跟我如此不同”的吃惊、恐惧、担心世人的眼光、担心孩子的未来、担心自己与小孩的未来关系……

是这些负面情绪让很多父母无法面对与承受,因此把自己的挫折与愤怒,发泄在自己无能力改变的小孩身上。

 

“从另一个角度想,她愿意‘出柜’代表对你的爱与信任——她愿意把一切摊在阳光下,继续忠于自己,代表你的教育很成功。”这时另一个妈妈开口这样说,“再说,‘出柜’不代表你女儿变了,相反的,你女儿一直没有变,她一直是这样,不是不知不觉地变成这样,也不是突然变成这样。要变的只是你的期待与看法,她出不出柜一样是你的女儿。”

 

有个养了资优小孩的妈妈说,她的小孩从小考试都拿一百分,初中还跳级,当兵时也在以色列军队最优秀的单位里,看来前途无限。结果当完兵后不肯念大学,而是组乐团去了。

当初小孩的决定,让父母的下巴掉了几个月合不起来。结果,这个妈妈说,“不管你一开始对小孩有多少期待,觉得小孩有多像你,绝大多数的小孩都会让你吃惊,他们最后总会长成一个跟你的期待不一样的大人。”

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遇到这种问题,但这种尴尬乃至痛苦,我们却感同身受,其实我们该做的,或许真的很简单——给多一点支持与爱,少一点对于小孩未来的想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