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乘飞机总爱挤  | 少年商学院

为什么中国人乘飞机总爱挤 

640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第825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研究主任黄全愈。我们已获授权并对文章进行了编辑。

与大多数中国人习惯了急匆匆相比,美国孩子从小就被强调轮流意识。少年商学院微信分享全球创新教育达人之洞见,绝无“一棍子打死”国人之意,而是以一个在美二十多年的华人父亲兼老师的亲历,来表达从小的规则教育和环境,对日后品行形成的重要性。

从1994年起,我每年都回国。在美国国内坐飞机时,一点不用为登机着急,没有人会同你“争先恐后”,但一到洛杉矶这种国内同胞较多的机场,特别是乘搭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班,要登机,没有一点“奋斗精神”恐怕不太行,尽管大家都有座位,但也都要“奋勇前进”一下才过瘾。

这事儿让我纳闷。你说要是公共汽车,上得慢了,没有位子,甚至上不了车,挤一挤、抢一抢,从逻辑上说还可以理解。这国际航班,付了一千多美元,座位早就准备好了,乘客是“一个不能少”的,比张艺谋的电影还严肃,但大伙儿还是无端地神经兮兮,慌慌张张,推推搡搡,跌跌撞撞,好像是上飞机不要钱,又好像是座位要被别人抢掉……

见我愤世嫉俗,有高人指点不开窍的我:抢上飞机不是抢座位,是抢占行李的空间。可事实上,行李多的抢,行李少的也抢,没有行李的同样抢。一次,我在贵阳转机,座位靠窗,候机时还排在我后头的两个乘客,非要抢在我前面登机。找到位置了,可好,原来就坐我旁边,宁可先抢到位置了,再起身让我这个坐窗边的进去。简直莫名其妙。更严重的是,当飞机尚在跑道上滑行,乘务员一再告诫不要站起来,还是有许多人神色紧张地站起来东张西望,并且唯恐天下不乱地抢着搬行李……

相比较下,美国乘客要淡定得多,登机也好,下飞机也罢,都是有先有后。每每看到同机的美国乘客冷眼旁观的神情,我心里痛。

我还注意到国内的一个“电梯现象”:电梯的门一开,里面的人还没出来,外面的人就抢着往里面挤。有时候该出来的出不来,该进去的进不去。于是,电梯的门在人们的慌乱中关关开开……不信,你注意观察,从南到北,都能见到“电梯现象”。

 

规则至上的“游戏场”教育

当我想要揭开这种差异的根源时,英文里两个短语“SHARE WITH”(“分享”)和“TAKE TURNS”(“轮流”或“互让”)冒出来了。美国孩子在玩耍或游戏的时候,你常常可以听到这两个短语。当然,更可以看到孩子之间互相 SHARE WITH 或 TAKE TURNS 的情景。

我之前在少年商学院微信的一篇文章,就曾分享过,美国的电器商店或者一些超级市场,都会摆有一两部游戏机或电脑,让孩子免费、自由自在地玩游戏。游戏一般都是最新上市的,广告看得多了,孩子自然都很想试一试这个新玩意儿。

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很愿意上这些商店,目的就是想玩这些游戏。店里的免费游戏机边,总是会有几个孩子围着,静静地等在一边,等玩的人“输”了,就马上接手玩。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很懂得“分享”和“轮流”的概念,以先来后到为次序,每人玩一个游戏,就会主动让给后来的人。没有任何成人在一旁督促,完全是孩子自发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640-2

 

据说,有些大孩子一时玩得兴起,输了又放不下手,有连玩他两盘的。但其他孩子也不闹,很平静地在一旁等着,大孩子在“公众压力”下,一般也不敢太“为所欲为”,最多多玩一盘,也会自动“让贤”了。

儿子高中时,在网球队里排名第三,排第一的是个叫斯达奇的黑人孩子。儿子很爱与他过招。斯达奇有个弟弟,矮他不止一头,也酷爱网球,几乎每次哥哥比赛,他都到场观看助威。哥哥一有空,他就挥拍上阵与哥哥过把“瘾”。

当然,他们哥俩的水平远远不在一个档次。斯达奇心里更愿意跟我儿子交手,因为有挑战才有刺激,也才有提高。但是我发现,每次我儿子找斯达奇打球,而他弟弟刚好在场时,斯达奇绝不是简单把弟弟赶下场——按照咱们中国孩子的思维,哥哥的朋友一来,弟弟肯定要“礼让”了,而是两个大孩子中的一个先出面,把弟弟打败了,然后他们俩才痛快地玩起来。

后来,我问儿子为什么要走这个流程,儿子反而惊讶:“怎么能随便把人赶走呢?要‘赶’就得按游戏规则办,把他打败!”

同样的道理放到飞机上,登机和下飞机都有个先来后到,排在前面的人先行,是给所有人方便,这是美国人约定速成的“游戏规则”,那就“得按游戏规则办”。

 

让我震惊的中学生无裁判比赛

美国孩子从小就浸淫在这样一个机制当中,游戏场就是他们的教室,每个进来的人都在这里学会尊重他人,并赢得他人的尊重。

再举一个我很感兴趣的“规则”——美国中学生网球赛上是没有裁判的!包括比分记录在内,都由进行比赛的双方队员“兼职”完成。有问题,有矛盾,也由双方参赛的孩子通过自行协商、协调,加以解决。

640-3

 

把游戏规则的执行权和监督权悉数交给孩子。刚开始时,我不敢相信,即使有裁判,有司线,有记录,就是成熟了的成人还永远会为一个争议球争执不休,“黑哨”、“红哨”地骂不清楚,更何况没有裁判监督的孩子?网球赛往往一个球就能决定双方的“生”与“死”,这却要由两个“敌对”的孩子来说了算,如果其中有一个道德出了问题,就成了死无对证……

不可思议的是,儿子在中学打了三年网球,正式的非正式的比赛,少说也打了上百场,竟然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听闻发生过因为我担心的这种“纠纷”,而进行不下去的比赛。

让孩子从小在“玩”中学会遵守“游戏规则”,这很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尊重他人的观念,更关乎到孩子将来品行甚至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机制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但对于每个父母而言,马上可以做的其实很简单——从教孩子在飞机上不挤,公众场所遵守秩序,礼让他人开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