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孩子有很多,但被视为“创意合伙人”的最幸福
前几天我们分享了《为什么美国孩子都热爱画画?》,今天我们再来谈谈孩子才艺发展的话题。
曾听一个老教师总结他多年的教学经验,浓缩为一句话,就是:别把孩子当孩子。
这句话,放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同样适用。才艺发展的真谛,并非技能的累积,而是关系的孕育。
儿子是创意合伙人
有此感慨,是因为最近,偶然翻到一个住在东京的法国艺术家的Twitter。
这个艺术家名叫Thomas Romain,画过不少日本知名的动漫,如《战姬绝唱》、《宇宙浪子》、《水星领航员》和《飞篮扣杀》等,但他最棒的作品,是他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合作的画作。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定居东京的法国爸爸Thomas Romain)
可能是受父亲影响,Romain的两个儿子非常喜欢画画。
(Romain的两个儿子)
画出来的画嘛,创意十足,但画功稚嫩,从专业角度来看——没什么特别的。
(Romain的儿子画的蒸汽朋克医生)
但Romain不这么想,看着儿子们的涂鸦,他心生一计:儿子有创意,我有画功,为什么不结合起来呢?
于是,一场父子的合作就这么开始了。左边是儿子的初稿,右边是Romain润色后的版本:
(蒸汽朋克医生)
(郁金香兄弟)
(大眼怪)
(沙魔)
Romain把这些作品放上网后,非常受热评。儿子们知道这件事后,更乐意画画了——反正他们有一个巧手老爸,能把自己的想法实现出来!
(面具侠)
(杀人机器)
(闪电侠)
(云上居民)
女儿是画室小伙伴
Romain的故事,让我们想到了美国妈妈Mica Angela Hendricks。Hendricks是美国插画师和平面设计师,她和Romain一样,从女儿还没上学起,就邀请女儿和她一起完成画作。
(Hendricks和女儿的代表作之一)
受妈妈影响,Hendricks的女儿从小就钟爱各种美术用品,如果Hendricks一不留心,她那些待完成的作品,很可能就成了女儿的涂鸦纸。屡禁不止后,Hendricks干脆选择开放:每天,她都要腾出一点时间,画一些人脸给女儿,让女儿给人物绘制身体。在此之后,Hendricks再补充上色彩,增加画作的亮点和质感,使之能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Hendricks和女儿分工明确)
(Hendricks和女儿的其他部分作品)
何为“有效陪伴”
Romain和Hendricks的故事,不只是形似——都鼓励爱画画的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工作中来,更是神似——揭露了何为父母对孩子的“有效陪伴”。
现在,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但花时间陪伴,不一定就是有效的陪伴——比如一起吃饭时,你却只顾着回复短信,一起逛街时,你却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一起散步时,你的脑子里全都是明天的工作……
但Romain和Hendricks都做到了“全心陪伴”。作为专业设计师,他们不是俯视孩子们稚嫩的画作,而是本着“欣赏”的角度,认真品味孩子们的创意。
因为“欣赏”,父母指导,就变成了平等交流。美国妈妈Hendricks曾试图给女儿提一些绘画的建议,但女儿通常不会采纳,Hendricks也不会觉得下不来台,因为她尊重女儿在创意上,可能比她更专业。法国爸爸Romain也不会对儿子指手画脚,“我们是合作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Deci和Richard Ryan在阐述如何刺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时提出,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胜利感”。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例如“我会画水粉”、“我能滑轮滑”、“我能和伙伴合作搭乐高大楼”……
Romain的儿子、Hendricks的女儿就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需要和认可,才能坚持多年如一日地为父母“供稿”。
就算撇开这些,从小就和父母一起认真生产一些有趣的东西的经历,也是这些孩子最宝贵的童年记忆吧。我们未必是艺术家,但只要有心,视孩子为“创意合伙人”,一样是最美的家教,和最具艺术气息的亲子交流。
让孩子一起来做“创意合伙人”:源自美国康州的跨学科创新实践项目——”Edible Cars美食跑车总动员“设计思维工作坊,将于2017年暑期在中国成都开展。融合营养学、工程学、创意设计与经济学思维,让孩子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用美食或食材制作一辆“可以吃的跑车”。
工作坊亦将完全遵照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法,通过采访调研、头脑风暴、商业设计等流程,让孩子创建自己的美食品牌,并面对专家人士进行一场TED式的路演发布会。中英双语,名额有限,适合9-12岁创意少年。欢迎在官网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