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让孩子学会审美到底有多重要?
文|东叔
少年商学院特约导师赵晓东
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
学院君说:国内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去年曾传出“美术计入中考成绩,通过一定级别方可报考志愿和第一批次录取学校”新闻,一些省市也开始试点。
这启发了越来越多家长从生活中给孩子艺术启蒙。如何做?带孩子逛博物馆是一个绝佳选择。少年商学院邀请到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东叔,他结合自身23年从艺生涯,15年艺术教育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
1.去博物馆看名画
首先掌握这两点
我们那一代孩子,小时候所受的教育中,美育是比较缺乏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才造成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比较实用主义吧?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从小感知美与科学,过诗意栖居的人生,从小让他们去各种博物馆是绝佳的选择,家长,特别是没有接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家长,该如何做好功课?给孩子更好的艺术引导呢?
我觉得首先,不要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息。比如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春》,90%的人一看,说,“这是一张油画。”对吗?错了,这是一张壁画。
(《春》)
我从事艺术教育15年,讲每张画之前,都会先看3-5本相关的专业书籍,确定下来一个答案,我才敢讲。我之前写书,碰到我的老师,清华大学史论系原来的系主任,现在世界研究史所的所长张夫也先生,问他,我要写一本书,有什么忠告吗?他说了一句话,“不写错的,只写对的,只要对就行,不用写得非常花哨,你一定得保留、保持你所说的是正确的。”
所以家长给孩子传播知识时,要保持正确。谈到艺术品时,这是什么材料的?是石头的?金属的?还是纸的?布的?甚至是抽象、具象的?不清楚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不要给孩子一个模棱两可的感觉。
而要深入鉴赏一副画,其实是有套路的。第一点,要关注画作的内涵。
我举一个例子——文艺复兴时德国伟大艺术家丢勒的版画作品《犀牛》。很多人在博物馆一看,“哦,这是一张版画,画了犀牛。”别的说不出来,但这幅画有很多精彩的点,家长可以和孩子谈,比如,丢勒在做这张《犀牛》之前,竟从来没有见过犀牛。
看这张画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宗教、政治、神话。欧洲的绘画历史一般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这里,我想说的,就是第二点——政治需要。原来,当时,葡萄牙国王从印度引进犀牛,要送给教皇,过海时被淹了,就要求丢勒画一张,丢勒没有见过,就听别人的叙说,然后画出来,以至于欧洲上百万人心中的犀牛就是长这样。
(《犀牛》)
这和今天的犀牛很相似,但有微弱不同的地方,比如它脊梁上长着的小角是犀牛没有的,还有身上盔甲一样的鳞甲也是犀牛没有的,但已经非常接近。别人问丢勒,“你没有见过犀牛,怎么画出来的?”丢勒还回了一句特别牛的话,“我是依靠数学画出来的。”
第二个我认为值得细看的点,是一定要了解画家的自身经历,因为每个人的创作都和自身经历密不可分。比如我放的这四张《向日葵》,都是梵高画的。
(《向日葵》)
梵高一辈子画了11张向日葵,在巴黎画了4张平躺着的向日葵,今天说最好看的那幅,是他后来到了法国的南部阿尔勒画的。在欣赏梵高《向日葵》的时候,如果你了解了梵高自身经历,你就知道哪个向日葵是最美的,哪个向日葵是最好的,他为什么画这样的向日葵……
这些功课,说实话,可能对家长来说,做起来很难,积少成多,慢慢来,我也是一点点积累过来的,每次可以挑一两幅孩子最喜欢的作品,你把功课做足了,带给孩子的知识面也会非常专业,让孩子欣赏你,因为孩子最希望的偶像是谁?是父母。
2.博物馆的整体环境
也构成了艺术审美
怎么让孩子更好地走上一条欣赏、增加审美的途径,我个人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经常被忽略,就是关注艺术品所在的环境。
欧洲人对这一点很讲究,进了博物馆,并不只是看看画,看了画的主题,了解怎么画就行了,他们讲究的是整体的艺术性,包括国内最近这一两年做展,也特别讲究这个,进了展厅之后,通过画的摆放位置,以及画的大小、陈列,你就知道什么画最重要,而且知道什么样的光线呈现最美。
比如国内的画,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进故宫博物院或是进北京十三陵,桐油味特别重,我就问我的同学,他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他说,你想一想,中国人拿桐油去保护文物,可以保持的年代更久。这就让我形成一个习惯,一进博物馆,就闭上眼呼吸,用鼻子的嗅觉,去感受一下博物馆的味道。
(故宫博物院)
第二点,是关注视觉,感受环境,比如用了天光还是灯光。国内的博物馆一般都是灯光,很少天光。而国外一流的博物馆,像卢浮宫这种,全是天光。
只有天光所呈现的光线,是最自然的,最能展现画本身的面貌。比如《蒙娜丽莎》,就是天光的呈现,画的位置也代表着画在博物馆中的地位,而且周围保护得非常严密,大家一进到那之后,就都知道《蒙娜丽莎》是最好的。
(《蒙娜丽莎》)
说到这里打个岔,其实,《蒙娜丽莎》最开始,并不是大家今天看到的这样,我找了一张对比图,是达芬奇的学生画的《蒙娜丽莎》,大家会发现,尺寸和今天的不一样,为什么?因为当年拿破仑拿到《蒙娜丽莎》,为了装画方便,就把画给裁了,但裁完的《蒙娜丽莎》比原作看上去更舒服,而且比例更和谐……这些都是艺术史背后的故事,好玩的地方,和孩子讲解时,可以调动起他对艺术的兴趣。
(右为达芬奇的学生画的《蒙娜丽莎》)
下面这张图片,是我在卢浮宫拍的,正好是阴天,整个卢浮宫的气氛就出来了。
(卢浮宫)
下面这张图片,是我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参观高迪的建筑——圣家族大教堂时拍的。光是神圣的,附着宗教的力量。所以说艺术品,无论是珠宝,还是绘画,还是雕塑、建筑,首先要感受,让自己处在氛围里,这样才能更深地去体会它。
(圣家族大教堂)
当然感受的时候,去之前一定要做攻略。不同博物馆,不同建筑,不同时间,不同光线,出来的感受也不一样。比如我去圣家族大教堂的时候,是下午5点,那以后的光是最好的,因为太阳光射着,打在玻璃窗花上,会把光线整个呈现在教堂里,让你感觉教堂就是一个梦幻空间。
3.慢一点,再慢一点
还有一点,一定要融入当地的文化。除了博物馆之外,多去步行,少坐车,有时候一条小路,一个小店都能带给你惊喜。
像下面这张瓷砖壁画,就是我在西班牙的古城看到一张街边小店贴的,非常精细,只有巴掌那么大,当时我就觉得,当地的艺术气氛真的太浓了。
(西班牙街头的瓷砖壁画)
我在西班牙索菲亚王宫的博物馆看毕加索的巨作《格尔尼卡》时,怀着崇敬的心情,谁知道不让拍照,气愤坏了,但出门,边上有一条小街,没有走多远,就在橱窗里看到当地人拿着铜片吊起来做的《格尔尼卡》。
(西班牙当地人创作的《格尔尼卡》)
那种感觉让我比看到原作还兴奋,我就留下了这张图片,所以说,有时候一定要少坐车,尽可能步行,带着孩子,不要着急,静静体验当地的文化,收获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我推荐一些博物馆。
因为法国的博物馆全世界第一,如果你选择欧洲,第一站肯定是去法国。第一,就是卢浮宫,卢浮宫分三个馆,一定要搞清楚,每个馆陈列是不一样。
(卢浮宫)
卢浮宫看的是十九世纪欧洲所有的艺术品,你想看十九世纪之后,就是从浪漫主义到印象派,就选择第二个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在那里,有最全的印象派画家的展览。
(奥赛博物馆)
你看完印象派展览之后,感觉不满足,可以跨过塞纳河,奥赛博物馆的边上就是塞纳河,到临岸有一个橘园美术馆,在那里可以看到莫奈的巨作《睡莲》,在那里有两个大厅,一定要选择下午4点钟的时候。因为4点多过去之后就能看到天光下莫奈成圈的睡莲环绕着你,非常幸福。
(橘园美术馆)
看完印象派之后,再想接着往下看,看一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艺术,就要去选择蓬皮社艺术中心,在那里能看到琳琅满目的现代艺术,如果要再看一些装置等和现代更接近的艺术,可以选择东京宫。
(蓬皮社艺术中心)
同时有两个小馆非常好,一个是巴黎铁塔边上的罗丹博物馆,在那里是一个靠着巴黎的农军院,一个非常精致的花园,在那里可以看到罗丹的所有作品。还有一个是毕加索博物馆,在那里呈现毕加索很多原作,同样可以让你眼目大开。
(毕加索博物馆)
另外,还推荐马默唐博物馆,如果你喜欢莫奈的画,一定要选择这个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所有博物馆里唯一一个私立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莫奈最经典的《睡莲》,他那个《睡莲》的保护程度比橘园的更棒,而且莫奈《日出印象》也在这里。
这个私立博物馆是法国唯一一个不能走通票的博物馆。我上面列的所有博物馆,如果带孩子去,建议去买一张三天或者五天的博物馆通票,就可以一气呵成,一饱眼福。
最后,少年商学院推出《未来博物馆大创想》,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国际博物馆创新实践项目,今年落地北京,由少年商学院承办。
除了带孩子去博物馆之外,我们还可以参与设计未来博物馆,给孩子与众不同的暑假夏令营。这个非常受欢迎的项目,明天截止报名,活动期间报名可获赠《博物馆里的艺术鉴赏课》、《给孩子的世界名画鉴赏课》两门音频课。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刻免费预约电话面试或咨询项目老师,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