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15岁家务训练手册:别让孩子在劳动节“颓废”了!
这是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的第1106次分享。系少年商学院五一微信杂志。文字部分主要作者为我们的专栏作者、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和评估工作的南桥先生。
中国人有把每个节日过成旅游节或是购物节的趋势。但在今天五一劳动节这一天,我们还是想回归本原:如何对孩子进行“劳动”之启蒙?
首先是下面这份《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一些朋友可能看过。今天再次分享给大家。没错,就做家务活这件事情,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对比实在太明显了。从3岁到15岁,每个阶段皆如是。其中最明显的对比是,中国家长更愿意孩子把时间花在学习上,而美国家庭更重视生活技能训练即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漫画来源:新华网多媒体中心)
《华尔街日报》上有文章指出,让孩子做家务,对于其学习、情感甚至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家务劳动,尤其是一些复杂家务上,比如烹饪,可开发儿童的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强化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
那么,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做什么”重要的是“怎么做”。如何引导孩子参与家庭劳动,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习惯呢?
少年商学院几位特约撰稿人——在美国高校任职的南桥老师、在硅谷IT企业任职的“憨爸”,以及在加拿大高校任职的玛希娅,就中国家长如何借鉴美国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务训练,给出了一些建议,学院君系统梳理如下:
▋1、做家务是“照顾家人”,而不是“差事负担”
一直以来,关于家务活,有着太多负面的内涵。2015年,布朗大学的一份简报中指出,美国越来越多的大人,回到家里感觉到的压力超过工作场所。而分担家务,成为了家庭矛盾的触发点。简报强调,我们得向家务寻找其正面内涵。家长的侧重点,理应把家务劳动,向着“照顾家人”的方向去引导,而不仅仅视其为差事和负担。换言之,让孩子做家务,是让其有意识地去照顾自己,也通过分担家人的家务,关心、照顾他们。
这是尽量去利用孩子人性优点来做事,强化他们内心激励。按照这种思路,应该在孩子完成家务之后,感谢、鼓励他们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心和照料。“谢谢你帮妈妈完成了这事!”“你的地拖得好干净!”
▋2、善用正向巩固和反向巩固
有些家庭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关联,借此鼓励小孩从事家务活动。比如做完了家务才可以去逛商场、游泳,或是才可以和朋友去玩,属于行为主义说的正向巩固。
而反谓的反向巩固做法是,孩子不完成某事,就take privileges away,所谓privilege,就是孩子享受的一些并非其权利的东西,比如玩游戏等,如果孩子表现不好,那就没收这些优待。这叫反向巩固,也可以塑造孩子热爱劳动的行为。
整体而言,正向巩固的“长期收益”要好一些。不要在孩子完成某件事之后,吹毛求疵,说这不好那不好,这会形成一种精神惩罚,让孩子认为不作为可能还简单一些。另外一种内在激励,是尽量一家人一起完成家务,甚至在做家务的时候打开音乐,让其变成非常快乐的家庭活动。
▋3、给孩子建一个劳动账户
用家务换零花钱的办法,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完全不可取,关键还是看家长怎么引导。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孩子必须做的事情(保持自己房间整洁),就不给零花钱。而一些特殊项目,比如洗窗户,或是家里“公共场所”的清洁,便与零花钱挂钩(点击查看《该怎样给做家务的孩子算薪酬》)。
另外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想借家务换零钱的办法来鼓励劳动意识,最好不要让孩子要钱的时候才找你要家务,而是设立一个账户,形成一定的延缓效应,这对于理财的训练更好。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小孩可以立刻拿棉花糖,但是如果愿意等上一会儿(比如15分钟),实验者会给更多的棉花糖,或是其他的奖励。结果跟踪研究发现,愿意等待的孩子,日后无论成绩还是其他方面的人生成效,都远远胜过当初不愿意等待的孩子。建立账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孩的延缓满足的习惯。
▋4、把家务和零用钱挂钩的基本原则
有的父母不给孩子零用钱,孩子的零用钱只能通过孩子做家务挣取。那么父母可以把“酬薪”的标准定成和孩子领取零用钱的标准相似。
在北美比较流行的法则是:孩子每周零用钱额和孩子的年龄成正比。比如:5岁的孩子每周可以用做家务的方法挣取¥5。10岁的孩子每周就可以挣¥10。以让孩子做家务挣零用钱的父母,可以考虑使用这个方法做参考。
如果孩子每个月已经有了固定的零用钱,做家务只是孩子要赚取更多的金钱。那么父母可以适当考虑降低孩子的酬薪标准。比如,孩子每周可以赚钱的零用钱额是孩子年龄的一半。例如:5岁的孩子每周可以赚¥2.5,而10岁的孩子每周就可以赚¥5。
▋5、每个父亲每周都应陪孩子做一次家务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如果父母很少做家务,全是请保姆,或是很邋遢,你想通过上述各种办法,训练出一个勤快整洁的孩子,难。
梅琳达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她曾为开车送女儿上学路远而头疼,于是她的先生比尔盖茨提出分担劳动,每周开车接送女儿两次。家务活很琐碎,比如照顾孩子、陪伴老人、送孩子上学、带娃去医院、准备晚餐等等,但是这些看起来很容易的事情却被认为是妈妈理所当然应该做的,占用了妈妈们大量的个人时间,这其实是不合理的。
我们分享过的《研究表明:童年的父爱决定孩子的一生》一文也曾触动了很多人的心扉。而这里所谓的“父爱”一定不仅仅指的是言语上的,或是给孩子买礼物,或是只是为了陪伴而陪伴。陪伴质量比陪伴本身更重要。而父亲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帅气,也对孩子影响巨大的一件事情。每位父亲都应该每周至少带孩子做一次家务。
但是,“我最近太忙了”,几乎成为现代父母的口头禅。今天我们分享的微信杂志的最后,我们分享一则来自南非的一则“神秘”短视频。一身泥垢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后,迎接他的没有大大的拥抱和熨贴的饭菜,忙碌的妈妈连打开他递过去的纸条的时间都没有。落寞的他爬上洗碗池旁边的小凳子,洗起了碗,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洗碗、收拾房间、洗衣服、倒垃圾、打扫地板、遛狗……
每做完一件事情,他都要在本子上记下对应的数字,这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神秘任务。终于忙碌的妈妈也发现了他的异常……真相揭开的那一刻,全世界的妈妈都沉默了……点击下方视频,看家务计时清单的真相:
错过孩子的成长,其实才是最大的浪费。把夫妻两人一起做家务当成一种享受,把亲子一起做家务当成一种时尚吧。你终会发现,你的收获,远超预期。